首頁 -> 國際

特朗普若搞對華貿易的“群狼”戰術能否成功?

分享到:
2025-04-23 19:44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4月23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少喆)近日,有報道稱,特朗普團隊施壓貿易伙伴國,限制對華貿易,換取美國的關稅豁免。週一(21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此發出警告,誓言将對特朗普團隊要求屈服的国家採取反制措施。

美國總統特朗普。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特朗普若聯合他國搞對華貿易的“群狼”戰術能否成功?香港中通社就此採訪了資深財經、國際政治撰稿人魯寧。在他看來,即便是採取“狼群”戰術,即便有一些國家受到裹挾被迫屈從,這一戰術恐也難以奏效。

根據對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分析,魯寧以越南為例,中越年貿易量超過2000億美元,受中越自身經濟結構所決定,中國處於各大產業鏈上游,越南處於下游。中方的優勢是提供強大的“中國半成品製造”,越南的優勢是廉價勞動力所支撐的來料組裝和加工。越南代表性輸美產品譬如各類紡織服裝,70%的面料、80%的印染織物必須從中國進口,包括中高檔的拉鏈、紐扣、縫紉線之類。這就決定了越南很難對中國輸越產品實行高關稅。

另一方面,越南對美貿易年順差1200億美元,越南經濟外向度高達60%,美國市場對越南關乎政權穩定。眼下的越南,蘇林團隊接班時間不長,內部關係尚須進一步理順,蘇林團隊能否真正站穩腳跟,還得看越共十四大能否順利舉行。這個時候,越南既離不開中國的政治支持和經濟互通,又不能得罪特朗普失去美國市場。

魯寧由此認為,越南不可能充當特朗普“孤立中國”的直接幫凶。但是,出於平衡越中、越美關係的緊迫考量,尤其是需要向美方作出一定交代,越南一定會加強對中國經越南轉口產品的監管與控制。

此外,對於日韓這兩個美國的盟國和工業強國,魯寧分析,日韓都是對華外貿排進前十的夥伴國,日韓處於產供鏈上游,中方處於產供鏈中游。三國產業鏈和供應鏈互相嵌套,彼此若“離婚”,能難找到替代國。他舉例說,中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產能及先進程度世界第一,但日本幾乎壟斷了伺服電機、關節骨骼系統、控制系統等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及關鍵子系統的生產與供給,如果中日互相高關稅,無疑於彼此“捆綁式自殘”。中國手機、電腦、家電、新能源車上的平板和顯示屏,大部分自韓國進口,而生產顯示屏的基礎原材料則又大部分來自中國,中韓互征高關稅可行性很小。

他認為,考慮到美軍長期駐扎在日韓兩國,兩國承受特朗普“孤立中國”壓力的能力最為弱小。中國的最大短板是半導體產業,而日韓又是半導體產業鏈中的主要配套性供給國,為應付美國壓力,日韓很可能會以提價作為新手段,進一步收緊半導體中間產品的對華出口。

對於“澳加墨”等對華貿易大國及主要順差國,魯寧認為,澳對美年順差300億美元,對華年順差1300億美元。澳對華出口大頭是鐵礦粉和煤炭,加拿大對華出口集中在能源、紙漿、原木等資源領域,墨西哥對華出口集中於能源和農副產品,中國對墨出口則集中於汽車零部件,以及轉口產品,澳加兩國若頂不住而加稅,中方很容易在全球範圍內找到替代國,而澳加卻無法找到像中國那樣的超級大客戶。三國中最易動搖的是墨西哥,第一是提高中國汽車零部件關稅,第二是限制中國轉口貿易品流入墨西哥。但澳加墨若加稅,目的不是打壓中國,而是為了應付特朗普。

綜合以上情況,魯寧認為,中美關稅戰目前雙方仍處於膠著狀態,對特朗普“孤立中國”之招能否有效破解,化有形的“一對多”為無形,是中方面臨的新挑戰。(完)

【編輯:馬華】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民調下降、被美國多州起訴,特朗普關稅戰要“認輸”?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