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承認:這招是為了離間中俄,但不太可能成功香港新聞網2月28日電 特朗普政府推動美俄關係“解凍”,醉翁之意在於“聯俄制華”?隨著美俄近期加強互動,類似猜測在華盛頓甚囂塵上。26日,美國彭博社援引幾名“知情人士”放出消息,稱作為美方尋求關係緩和的一部分,美俄官員已將北極議題確定為可能的合作領域。 不過,就連其中一名“知情人士”也坦言,鑒於近年來俄中關係日益密切,預計特朗普這種做法不太可能成功。美媒此前也有聲音指出,俄美關係的本質只是“暫時性的”,俄中關係才是“戰略性的”“永久性的”,面對身旁搬不走的“龐大鄰居”中國,俄羅斯深知疏遠中國只會帶來“致命危險”。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觀察者網》援引彭博社報道稱,美俄兩國討論的合作內容包括對北極地區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勘探,以及貿易航道的開闢。報道提到,就在美俄上周於沙特阿拉伯舉行高級別對話後,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主管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透露,北極能源項目合作是雙方討論的“具體合作領域”之一。 報道援引一名知情人士說,美國官員認為,美俄北極合作可以成為在俄羅斯和中國之間“製造分歧”的一種方式。不過,該人士同時坦承,鑒於近年來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日益密切,合作勢頭良好,其認為美方這種做法不太可能成功。 北極大陸和島嶼的領土主權分別屬於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美國8個北極國家。近年來,隨著北極戰略價值日益凸顯,美國對這片極寒之地愈發重視。除頻繁舉行軍事演習,美國還不斷加大投入,企圖強化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一度引起俄羅斯的高度警惕和強硬反制。 作為領土面積最大的北極國家,北極地區對俄羅斯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俄羅斯《報紙報》此前介紹,俄境內80%以上的可燃氣體和17%的石油(包括凝析氣)儲備位於北極地區。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俄羅斯總統普京早前批准的新版海洋學說中,在俄國家海洋利益的覆蓋範圍中,北極被列在第一位。 此前,美方曾多次歪曲中俄北極合作,并借北極事務渲染“中俄威脅論”。去年7月,拜登政府國防部發布《2024年北極戰略》,聲稱將擴大美國在北極地區的軍備能力和監視活動。時任美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當時炒作稱,中俄在北極地區的商業與軍事合作不斷增加,讓美國感到擔憂。 這也難怪美國《華爾街日報》會認為,在俄美關係中,還有一個更為根本性的動態因素正在發揮作用,限制著俄方立場的改變。“畢竟,特朗普四年任期過後就不能再競選總統,普京必須考慮到下一屆美國政府可能同樣突然完全轉向的可能性。即使是明年的美國中期選舉也可能改變美國的政策。” 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中俄關係專家亞歷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24日分析說:“俄羅斯知道,中國是龐大的鄰國……在俄羅斯能够預見的未來都是如此。鑒於此,疏遠中國將給俄羅斯帶來致命危險。”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托馬·戈馬爾(Thomas Gomart)則更加直白地說道:“我看不出俄羅斯有什麼理由不把特朗普白白送給它的一切收入囊中、同時又與中國保持緊密聯繫。”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日前接受美媒採訪時對中俄關係表示關切,稱俄羅斯過於依賴中國,俄中都是核大國,可能聯起手來對付美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27日表示,中俄作為兩個大國,彼此關係具有強大內生動力,不受任何第三方影響。中俄兩國的發展戰略和外交政策是管長遠的。 “任憑國際風雲變幻,中俄關係都將從容前行。美方對中俄關係挑撥離間,完全是徒勞的。”林劍說。 24日,中俄領導人通電話,雙方就中俄關係、烏克蘭危機問題進行了溝通。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發展對華關係是俄方著眼長遠作出的戰略選擇,絕非權宜之計,不受一時一事影響。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所長李自國對中通社記者表示,此次中俄領導人對兩國關係進行了重申,“我覺得一定程度上也向外界,特別是向美國釋放出一個信號——不要試圖挑撥中俄關係。中國和俄羅斯都認為這種背靠背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會拿這個去交易。”(完) 【編輯:李雪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