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對話陳洋:歐盟日韓抱團取暖 能否改變歐亞安全格局?

分享到:
2024-11-05 20:4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1月5日電(記者 王豐鈴)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前夕,歐盟與日韓分別舉行首輪戰略對話,簽署“歷史性且及時”的安全與防衛夥伴關係協議。

歐盟旗幟  圖源:新華社

據韓聯社報道,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4日在首爾同韓國外交部長官趙兌烈舉行韓歐首次戰略對話,宣布建立“安全與防衛夥伴關係”。雙方簽署的協議涉及海洋安全、網絡安全、核不擴散等15個領域,並將通過該對話機制深化在經濟安全、供應鏈、創新和技術等主要領域的戰略合作。

韓歐亦譴責朝俄“針對烏克蘭的非法軍事合作”,要求“朝鮮從俄撤軍”。據韓國國防部5日稱,目前超過1萬名朝鮮士兵已進入俄羅斯,部分被派往庫爾斯克前線。烏防長烏梅羅夫更對韓媒稱,烏軍已同朝軍發生小規模交戰。

稍早前,歐盟1日與日本也簽署了首份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及防衛夥伴關係”協議,包括海上安全、網絡防護、太空防務、資訊操縱等多領域合作。協議還明確日本自衛隊與歐盟海軍將定期聯合訓練,甚至與第三國進行聯合演習。博雷利形容,協定“具歷史意義且非常及時”。

歐盟、韓國、日本為何在此時機提升防衛關係?未來能為彼此提供哪方面幫助?兩份安全夥伴協議的簽署,會否改變歐亞安全格局?日本問題專家、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陳洋5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對以上問題作出解析:

1、歐盟、韓國、日本各自是什麼動機?

陳洋:事實上,歐盟與日韓兩國以往主要是深化、加強在經貿領域的合作,但俄烏衝突爆發後,歐盟或者說歐洲國家與日韓在安保防務領域的合作明顯增多。最為突出的就是,日韓領導人首次出席北約峰會。

歐盟與北約成員國多有重疊,很多歐盟成員國就是北約成員國。考慮到日韓兩國直接加入北約的可能性很低、現實門檻很高,所以才出現了近期歐盟分別與日本、韓國簽署安保防衛夥伴關係協定的情況。這雖然表面看是歐盟與日韓兩國加強安保防衛關係,但更深層次則是北約加強與日韓安保防衛關係。

彼此的目的訴求,一來是為了攜手應對俄烏衝突;二來歐盟及北約謀求加大在東北亞地區的存在感,日韓則可藉此增強在歐洲事務的存在感;三來攜手應對所謂“俄羅斯威脅”、“朝鮮威脅”。

2、美國的三個盟友為何在此時機提升防衛關係?與美國大選和所謂“朝軍援俄”有關嗎?

陳洋:是的,歐盟與日韓深化安保防衛關係,包含了對特朗普上台的擔憂,通過簽訂協定的方式來實現“抱團”。但實際上,也在於歐盟與日韓彼此渴求進一步深化安保防衛合作,特別是俄烏衝突爆發後,歐盟需要歐美以外國家的支援來證明對俄制裁的合理性。日韓也有各自目的,日本希望在東北亞地區引入歐盟及北約力量,來牽制中國。韓國則是謀求藉助外部力量實現在半島問題上的主導權。

3、接下來,歐盟、韓國、日本能為對方提供哪些幫助?

陳洋:歐盟與日韓今後將強化安保防衛能力建設,加強聯合軍演、推進共同研發及共享情報等。

此外,彼此也會加強在輿論方面的相互支持。比如,在半島問題上,歐盟與日本將會加大對韓國的聲援力度;在日俄爭議領土問題上,歐盟與韓國將會發表偏向於日本的立場或言論;在俄烏衝突問題上,日韓會加大對俄制裁、對烏援助力度,配合歐盟部署。

4、這兩份安全夥伴協定簽署後,歐亞安全格局是否已發生變化?

陳洋:我不認為發生了變化。歐盟只是加強了與日本、韓國的安保防衛合作,但歐盟想要真正進入亞太地區,提升存在感和影響力,仍需要很長的時間,並非簽署了幾份協定就能輕鬆實現。對日韓來說,也是同樣如此,這並不意味著兩國就成功介入了歐洲的地緣政治。

同時,亞洲國家普遍反對新冷戰和意識形態對抗,尋求構建和平穩定繁榮的地區形勢。日韓與歐盟深化安保防衛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與地區國家的主流意志相悖,就決定了亞洲的格局不會輕易因此發生改變。

5、歐盟官員稱這兩份協議的簽訂是“歷史性”的,對俄烏衝突、朝鮮半島對立又將起到什麼作用?

陳洋:從歐盟與日本、韓國彼此雙邊關係的歷史發展脈絡來看,這兩份協議的簽訂確實是“歷史性”的,也標誌著歐盟與日本、歐盟與韓國的關係分別進入了新階段。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兩份協定簽訂的本身,並不會對俄烏衝突、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產生任何積極影響。事實上,俄烏衝突的本質是北約不斷東擴的結果,朝鮮半島對立的核心是美朝矛盾,美方應摒棄操弄集團政治、挑動陣營對抗、動輒軍事演習、不斷威脅施壓的錯誤做法。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半島局勢緩和,為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危機創造條件。(完)

【編輯:王豐鈴】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