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社對話周士新:緬北又起戰火 “缓称王”的地方武装與政府能否言和香港新聞網4月5日電 (王少喆)近期的3月底,緬甸政府軍與緬甸民族民主聯盟軍(MNDAA,即俗稱的果敢同盟軍)在緬北撣邦北部的臘戌爆發了新一輪戰鬥。繼今年1月中旬,緬甸各方在中國的斡旋下實現停火後,首次出現軍事對抗。4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陸空軍,在中緬邊境中方一側舉行了實兵實彈演習。緬甸為何再次燃起戰火?將對中國和地區國家產生何種影響?香港中通社就此採訪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 (網絡圖片) 1. 緬北地區長期戰火綿延,幸而在今年一月各方達成了停火協議,為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重燃戰火?西方一些媒體對此頗有點“幸災樂禍”,認為中國調停失敗,您怎麼看? 周士新:今年1月11號,在中國的斡旋下,緬甸“三兄弟同盟”,即若開軍、果敢軍、德昂軍三隻民族地方武裝,與緬甸政府軍達成了停火協議。這在當時是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雖然可能只是短暫的和平。 政府軍方面,因為在地方武裝的進攻下損失慘重,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得到喘息之機。“三兄弟同盟”方面,在幾個月的進攻中成果斐然,獲得了大量土地,但也需要鞏固自己的陣地。而且,同盟軍方面消耗也很大,后勤補給较弱的他們,需要時間來补充無人機等軍備。 中國則是需要保護邊境安全,避免緬甸國內的衝突外溢到中國,同時秉承人道主義的態度,希望推動緬甸的和平進程,因而進行了調解工作。 正是因為這是一個各方“皆大歡喜”的局面,才能實現了臨時停火。但緬甸衝突雙方雖然能夠接受這一協議,但也都不太滿意。地方武裝方面希望佔領臘戌這一戰略要地,取得一個重要據點。政府軍也不愿被地方武裝武力挾持,对簽訂這樣一個協定“心有戚戚”。 因此,這種和平處於非常微妙的平衡中,一旦形勢發生變化,或是出现某種偶发的事件,哪怕是很小的事件發生,和平局面就可能被打破。 2. 那麼,這種和平被打破的情況,有什麼外部的原因麼?中國對此是什麼態度呢? 周士新:近期外部的一個動向是,不久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會見了緬甸克欽邦、北撣邦的代表,其目的,不外乎鼓動他們向緬甸政府提出更大的訴求。 與此相關,對於中國此次的演習,外界有判斷認為也有震懾美國的意圖在。不過,根據中方的聲明,這次演習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進行的,那就說明是早有準備,並非臨時展開的。 中方的演習行動,其實要說明的就是,如果在中緬邊境出現極端情況,威脅到中國和平穩定的時候,中方是有保家衛國的決心和能力的,這也是為了预防發生衝突的“止戰”行為。 中方希望緬甸各方保持克制,但衝突的地點離中國太近,萬一炮彈落到中方一側,可能引起中國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引起國內民眾情緒的高漲。我們的人民子弟兵自然不能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3. 既然如此,如果我們分析這次軍事衝突的起因,到底是誰“開了第一槍”,或者說是哪方主動出擊的呢? 周士新:目前我還沒有看到充分證據表明是哪方首先動手的,不過,雙方一直以來都有小規模、低烈度的對抗,誰發動的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從果敢軍方面來說,已經包圍了臘戌很長一段時間,希望盡快拿下這個戰略要地,改變緬北的對峙態勢。政府軍方面自然也不希望失去這裡。不過自2019年以來,雙方一直在進行“拉鋸戰”,控制範圍不斷變化,處於“犬牙交錯”的狀態。 不過,雙方目前似乎都沒有擴大戰事的強烈意願,還是希望把衝突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的,否則可能出現雙方都難以預料的結果,無法收場。 從任何一方來看,戰爭畢竟是下下策的選擇,中国特别希望各方能够選擇和平。 4. 對於緬甸衝突的各方,中國的態度是怎樣的?是不是像有的說法,地方武裝有些是與中國的民族有淵源的,中國會從情感上更傾向呢? 周士新:中方對緬甸衝突各方的立場是一貫的,也並沒有偏倚。緬甸有135個民族,地方武裝中有些是中緬跨境民族,有些則與中國國內的民族完全無關,中國並不會因此輕重有別。 目前緬甸是由軍方掌握政府權力,中國與其溝通很多,關於經濟合作等事項也都是和緬甸政府打交道,自然也是非常尊重緬甸的合法政府的。這與中國一貫的外交政策原則是一致的。 5. 緬甸長期軍事衝突不斷,是不是有可能走向國家分裂? 周士新:有人認為緬甸早就是比较分裂的國家了。早在1947年,昂山素季的父親昂山將軍就和北部的部分民族地方武裝簽訂協議,允許後者實行高度自治。當時,緬甸建立的就是一個鬆散的“邦聯”國家,而不是高度统一的國家。 2011年前後,“緬甸聯邦”國名改為“緬甸聯邦共和國”,這就意味著要建立一隻統一的軍隊,加強國家的統一性。这是重大的政策變化。話雖如此,原來的民族地方武裝已經習慣了高度自治,很難適應這種變化,強推統一,会导致導致緬甸國內的局勢更加混亂。 不過,目前來說,緬甸的民族地方武裝中,雖然有個別團體曾經提出一些標新立異的口號,存在獨立傾向,但這種特征還不明顯。關鍵是,部分地方武裝並不清楚要建立什麼樣的國家,能否得到外界支持,未来发展目標並不明確。 而且,目前各個武裝的實力並沒有明顯的差別,並沒有“一支獨大”的情況,這個時候如果誰提出類似“建國”之類的主張,可能導致其他力量所不容,被群起而攻之。“高築墻,緩稱王”這樣的智慧,緬甸也是有的,任何民族地方武装都难以完全脱离缅甸。 緬甸各派武裝中,目前勢力最大的是南北佤邦,坐擁3萬軍隊,南北佤邦最近也有合併起來的動向,但這種舉動也不好做的太明顯,因為佤邦和政府軍是簽訂了“君子協議”的,弄不好吃相会難看。 6. 這是緬甸國內的情況,那麼緬甸周邊的大國,尤其是美國對緬甸的戰事是什麼態度呢?您剛才也簡單談到了美國的介入。 周士新:是的。美國對緬甸發揮影響力主要是兩點,一是通過制裁緬甸軍政府,二是扶持親美的組織,包括脱胎于以前全國民主同盟的“民族团结政府”,現在的“影子政府”,目前後者已经在華盛頓開設了辦公室。 前面說了,沙利文近期也見了緬甸民族地方武裝,克欽、北撣邦的代表,挑動緬北局勢,不過這方面美國能起的作用不大。 美國還希望東盟能夠發揮地區領導者的地位,讓目前作為輪值主席國的老撾牽頭,落實关于緬甸問題的“五點共識”。作為東盟的一員,緬甸目前处于這種分裂戰亂的局面,對東盟也是“心頭的痛”。 美國也希望中國能夠發揮作用,向缅甸軍方施壓,但效果並不明显。這和中國的外交政策並不一致。中國也認為美國那套“牛不喝水強按頭”的做法沒什麼效果。中國調停緬甸局勢,是受到各方邀請而來的,作為中間人滿足各方的訴求,和美國的做法完全不一樣。 7. 這樣說來,中美在緬甸採取的政策大不相同,那兩國在緬甸各有什麼利益呢? 周士新:從美國來說,分幾點。一是,美國是有“緬甸情結”的,美國認為,緬甸以前是民主制度,現在成了軍方领导的政府,讓美國看著不舒服,要改變。二是地緣政治的利益,美國也希望用緬甸消耗中國實力,轉移中國的注意力。三是要藉此打壓東盟,讓東盟內部分裂,自然就無法在地區事務中發揮領導作用了。 從根本上說,美國還是要凸顯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顯示自己能夠掌控全球和地區局勢。 中國和緬甸之間,除了保持地區和平有利於中國的建設之外,經濟上的互利更多。 中國從中東進口的油氣,從中緬管道進入中國,能縮短我們的路線,降低成本。不過,中緬之間的油氣管道並不是中方一家控制的,其中還有印度、韓國的公司,中方企业股份佔50.9%左右。而油氣資源除了供應中國之外,也有一部分留在緬甸,支持當地发展。 最後,從情感上說,中緬是長期的鄰居,中國自然也希望自己的鄰居過得好,和平穩定發展。(完) 【編輯:李彥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