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然指數聚焦可持續發展研究,北京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最新上線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1”(Nature Index 2021 Science Cities)以一個新的視角關注全球科研城市,即這些城市2015年至2020年期間與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相關的研究產出。 增刊顯示,SDG相關研究產出全球前十的科研城市分別是北京、舊金山灣區、紐約都市圈、巴爾的摩-華盛頓、波士頓都市圈、上海、南京、新加坡、洛杉磯都市圈、首爾都市圈。 據介紹,增刊聚焦於這些科研領先城市及都市圈在自然指數82本精選的自然科學期刊中與SDG相關的研究產出,並根據2015年至2020年的貢獻份額(Share,自然指數的關鍵指標)來衡量它們的表現。數碼科研(Digital Science)旗下Dimensions數據庫*的SDG分類工具被用來篩選論文,按照17個SDG目標對論文進行分類。 自然指數專注於自然科學,因此增刊主要關注十個與自然科學最相關的SDG(總共17個SDG)。對自然指數期刊發表的相關文章數量的統計發現,有三個SDG領域的論文數量最多:SDG7(可負擔的清潔能源)、SDG13(氣候行動)、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自然指數的數據也顯示,各城市在SDG相關研究上各有側重。比如,北京2015至2020年SDG7(可負擔的清潔能源)的相關產出最高,幾乎是舊金山灣區的三倍。同期,北京與SDG13(氣候行動)和SDG14(水下生物)相關的產出也均列第一。巴爾的摩-華盛頓和波士頓都市圈在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相關研究方面分列第一和第二位。紐約都市圈則在SDG13(氣候行動)研究上表現強勁,僅次於北京。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戴維·斯溫班克斯)說,“這些不同的本地優先次序反映了這些城市所面臨並積極應對的不同挑戰,也反映了科研機構、設施和經費等資源都高度集中於世界上的大城市。” Swinbanks同時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專注於特定SDG的小城市也能大有作為。“澳大利亞湯斯維爾的人口還不到20萬,但在水下生物(SDG14)方面的研究僅次於北京,這得益於當地科研機構對大堡礁開展的前沿研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SDG研究產出增長最快的城市中,北京一馬當先,緊隨其後的是南京、上海、廣州這幾座中國城市,而美國只有紐約和波士頓都市圈進入了產出增速最快的20個城市之列。 此外,增刊還包括了全球科研城市2020年在自然指數的整體表現排名,不僅限於SDG研究。北京居於榜首,且自2016年以來一直穩居第一,南京從第19位升至第8位,上海從第8位升至第5位,而紐約都市圈、巴爾的摩-華盛頓、東京、巴黎和洛杉磯都市圈2015-2020年期間均下降了一個位次。 【編輯:马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