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調研報告:新疆棉花生產過程每一個環節不存在“強迫勞動”

分享到:
2021-06-17 16:4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17日電 2021年3月,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學非傳統安全研究所課題組前往新疆阿克蘇、喀什等地,對新疆棉花生產情況進行了調研。課題組採用實地走訪與深度訪談相結合的調研方式,深入了解南疆地區棉花生產機械化情況以及人工採棉情況,並形成了調研報告。

  調研組發現:第一,南疆地區棉花生產機械化水平近年來大幅提升,棉花生產逐漸實現了犁地、播種、管理、採收、整理等環節的全程機械化,並向高效化、自動化、智能化邁進。第二,南疆地區棉花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升受多種因素影響。棉花合作社與棉花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出現提升了機械設備的使用水平,政府提供的農機具購買補貼大幅降低了農機具購買成本。更為重要的,棉花生產大戶試圖通過機械化生產降低棉花生產的人工成本。第三,伴隨著棉花生產機械化的提升,傳統的用工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高度季節性的採棉工作需求逐步減少,棉花採摘工作變得越來越稀缺搶手,採棉工人需要積極主動對接棉花種植大戶以謀取工作機會。第四,棉花採摘的高收入是民眾自發參與棉花採摘的最大動因。多數採棉工在一個採棉季的收入就可達到或超過當地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五,新疆各族採棉工人均享有廣泛充分的勞動權,是否參與棉花採摘、何時何地何種方式參與棉花採摘均由採棉工自主決定。

  綜合調研結果,我們認為:西方關於新疆棉花採摘的指責嚴重缺乏事實依據,新疆棉花生產過程每一個環節都不存在“強迫勞動”跡象。相比其他職業,棉花採摘的高收入對南疆民眾而言,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崗位。尤其是在機械化採摘大量增加的情況下,棉花採摘崗位變得越來越稀缺搶手。西方國家對新疆採棉工作的惡意解讀,是不符合邏輯的,是對中國新疆缺乏真實了解的妄言。

  (原標題: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發布《新疆棉花不容抹黑——新疆棉花生產是否存在“強迫勞動”的調研報告)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