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科學家發現行星早期氧氣來源 成果登《自然》雜誌

分享到:
2021-05-07 10:50 | 稿件來源:香港文匯網

【字號:

  氧氣是生命起源和進化的重要條件,天文學家已在地球等少數行星的大氣中觀測到氧氣,但對於這些氧氣的來源,業界爭議很大。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5月7日對外宣佈,該所研究員袁開軍、楊學明院士團隊,與南京大學教授謝代前合作,發現水分子在極紫外波段光照下能夠三體解離產生氧原子,兩個氧原子結合生成氧分子,為行星早期大氣中氧氣的起源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並被推薦為亮點文章。

  此前有觀點認為,氧氣主要是由二氧化碳(CO2)光化學產生的,即CO2光解離產生一氧化碳和氧原子,兩個氧原子複合產生氧氣。最近的天文觀測發現,彗星67P大氣層中存在大量氧氣和水,兩者的濃度具有較強的相關性。研究界認為,彗星中氧氣的形成可能與水相關,但相關的機制並不清楚。

  袁開軍團隊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系統研究了水分子光化學的過程。研究團隊將解離波長縮短至90—110納米,照射水分子,發現其發生三體解離,產生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團隊成員猜想,兩個氧原子複合產生氧氣有可能是這些環境中氧氣的重要來源。結合早期太陽光的輻射強度和水分子吸收光譜分析,發現水分子光解產生氧原子的概率約為20%。

  袁開軍表示,水在宇宙星雲、彗星大氣以及地球早期大氣層中大量存在,水分子三體解離過程直接將氧氣和水關聯起來,對尋找生命星球具有重要意義。

視頻

更 多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通講壇】特朗普又變卦?專家:他對貿易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