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多城免稅經濟布局“熱” 港深免稅產業合作共贏得益於免稅零售政策的持續優化,中國免稅零售市場持續升溫,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加速了這一進程,中國消費國際化趨勢愈加明顯。繼海南國際免稅城項目如火如荼開工之後,深圳多個片區提出打造免稅經濟,多區推動實行“市內免稅”政策,意欲打造免稅天堂。有學者認為,隨着中國經濟發展水準提高、居民收入增長和融入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消費升級迫在眉睫,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優質商品的需求為免稅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支撐,免稅經濟在國內大有可為,香港也可藉此享受內地的紅利。 記者了解到,深圳正在着力推進免稅經濟發展,規劃建設多個免稅消費中心。其中,深圳羅湖區將在毗鄰羅湖口岸的國貿大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免稅城,積極爭取市內免稅政策落地,打造全球高端商品銷售平台吸引消費回流,同時也將作為國貨精品展示平台,支持自主品牌走出去。 深圳前海甚至還在規劃一個全球免稅品集散中,並打造免稅產業鏈綜合運維平台。而深圳鹽田區則正在推進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建設,落地沙頭角口岸10萬平方米的免稅購物項目。 “雙循環”需更多優質免稅商品投放市場 除了深圳,北京、成都、青島等各城市都在加速推進市內免稅和口岸免稅產業。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時不我待。”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自由貿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餘宗良看來,免稅經濟這兩年這麼熱,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國正在積極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擴大內需,這對國內外商品而言是個巨大市場;二是消費升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為優質免稅商品提供了個巨大市場;三是深圳等珠三角城市毗鄰港澳,居民有消費境外產品的消費習慣、意願和能力;四是深圳正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需要培育和發展多樣豐富的消費業態;五是深圳發展免稅經濟,香港元素明顯,這也是支持香港融入祖國發展大局的一項重要措施;六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境外消費受到抑制,發展免稅經濟不但能釋挖掘境外消費潛能,更能 引導境外消費回流。 與以前大家所熟知的免稅店僅僅分布在機場、港口、碼頭等地不同,“市內免稅店”不是針對離境人員的購物免稅,而是針對所有消費者群體,未來,內地居民不必離境就可在內地一些城市購買到免稅商品。 深打造大灣區免稅城有優勢 數據顯示,自海南從2020年7月1日實施海南離島免稅新政以來,海南免稅市場實現了迅速增長。海關統計,2020年海南離島免稅全年總銷售額274.8億元,比2019年增長103.7%,免稅購物實際人次448.4萬人次,比上一年增長19.2%。 餘宗良認為,深圳人均GDP高,消費能力強,很多深圳人有去香港及境外消費的習慣,深圳人對高品質消費需求的潛力足,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大家的高品質消費需求受到抑制,如果在深圳的免稅城就可買到高端境外商品,無疑將促進消費力回流。 “深圳打造大灣區免稅城有很大優勢。”餘宗良解釋,深圳消費水準高、地理優勢也突出,依託港口經濟、物流發達,前海片區可發揮供應鏈優勢。 港深免稅產業合作共贏 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謝永明受訪表示,深圳發展“市內免稅店”可和香港合作共贏。“一方面,香港有很多國際品牌的代理資源,而內地疫情期間,很多人買大牌只能通過跨境電商和去萬象城這樣的高端商場購買,如果香港的代理資源進入深圳,在深圳開旗艦店,港大牌商品與深圳的需求對接,是個很好的銷售窗口;另外一個方面,深圳的免稅店也可以採取線下實體店加跨境電商的發展模式,以往內地人通過跨境電商購買奢侈品要等十天半個月,如果優化通關政策,打開通關的窗口,讓香港的國際大牌一兩天內就能到達深圳消費者手中,就很容易激發內地消費者的購物慾望,促進消費回流。”謝永明分析,香港還可以與深圳合作,將國際大牌商品的保養、售後服務引進到深圳,讓消費者足不出深圳就可以享受延伸服務。 對於深圳來說,除了引進銷售香港的國際大牌商品,深圳的免稅店還可以做為全國國貨、尖貨“走出去”的集散中心,國內的民族品牌、深圳的科技產品也可以放在免稅店做集中展示銷售,形成一個自主品牌對外的窗口。謝永明認為,深港合作絕對互利共贏。 “至於未來深圳哪個免稅城更可能脫穎而出則要看最終大家的運營管理、服務水準怎樣,看誰更能滿足內地消費者的需求。”他表示,未來的免稅店不僅僅是要買大牌奢侈品、服裝、包、護膚品,而是要應以現在新興經濟的發展,滿足多元化的需求,打造免稅產品組合,比如疫情期間,進口的高端貓糧狗糧市場火爆,這就是一個新的消費熱點,寵物經濟崛起,免稅店一定要看到類似這方面的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