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現首例來自英國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據《中國日報》報道,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0年12月3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國大陸首次報告了最初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據報道,《中國疾控中心周刊》研究報告顯示,該病例是一名23歲的女學生,近期從英國乘飛機返回上海,12月14日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當晚被轉移到醫院隔離。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2月12日,即她飛回中國的前兩天,新冠檢測結果呈陰性。報道稱,她回憶自己在公園裏跑步時沒有戴口罩、等待登機時曾摘下口罩吃飯喝水,這些都可能導致自己被感染。 12月24日基因測序結果顯示,該病毒株與此前檢測到的病毒株不同,經進一步研究證實,斷定該患者帶有早前在英國發現的變種病毒。 報道稱,為盡量減少變異病毒傳播的風險,上海已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加強對患者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等。 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輸入仍是我國防疫工作的一大風險。過去幾個月,各地采取了嚴格措施,防止病毒通過入境旅客和貨物輸入。 世衛組織通報病毒4種變異情況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 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新冠病毒出現D614G突變。至2020年6月,該變體成為全球主要傳播的新冠病毒類型。與初始毒株相比,該變體的感染性和傳播力都更高,但不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也不會影響現有診斷、疫苗等措施的有效性。 2020年8月至9月,丹麥發現一種與水貂相關的新冠病毒變體,被丹麥相關部門命名為“Cluster 5”。根據初步研究,該變體可能減少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後產生免疫保護的範圍和持續時間,相關評估仍在進行。目前,丹麥僅在2020年9月發現了12例人體感染此變體的病例,該變體似乎並未廣泛傳播。 2020年12月14日,英國報告一種被命名為“VOC 202012/01”的新冠病毒變體,最初出現在英格蘭東南部。初步研究表明,該變體具有更強傳播力,但其導致的疾病嚴重程度及再感染情況並沒有變化,大多數診斷工具不受影響。截至2020年12月30日,已有31個其他國家和地區發現了此種變體。 2020年12月18日,南非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變體,出現了N501Y突變,南非將其命名為“501Y.V2”變體,該變體正在南非三個省中迅速傳播。初步研究表明,該變體與更高的病毒載量有關,可能會增加傳染性,但尚無證據表明其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仍需展開進一步調查,以了解該變體對病毒傳播、診斷、疫苗等方面的影響。截至2020年12月30日,南非以外已有4個國家發現了該變體。 世衛組織表示,所有病毒都會隨時間推移而變化,大多數變異不會導致病毒傳染性增加,有時甚至會限制其傳播。世衛組織同時強調,雖然初步評估顯示英國和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不會增加疾病嚴重性,但會導致更高的發病率,所以需采取更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來控制變異病毒的傳播。 專家:沒有證據表明變異會對疫苗效果產生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12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附條件上市,將為全民免費提供。 其中針對英國發現的變異病毒,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科研攻關組召開了多次專家研判會議,並且結合前期的一些研究結果,對病毒的變異是否影響疫苗使用效果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專家研判的結果是,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我們所觀察到的變異會對疫苗的使用效果構成實質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