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多方助中國外貿優品“回流” 專家:“應急之舉”變“升級之機”

分享到:
2025-04-18 20:5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上海4月18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滬生)4月18日,淘天、拼多多、京東、盒馬、抖音等16個中國主要電商平台以及近80家外貿企業的代表齊聚上海,參加“上海市電商助力外貿拓內銷對接會”。與會電商平台從促進內外貿渠道對接、品牌對接、產銷對接、標准對接等方面,介紹了各自支持外貿轉內銷的新舉措,涉及服裝、食品、家電等生活消費品以及工業品,為外貿企業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選擇。

勞動報圖片

4月17日,騰訊推出“外貿新征程助跑計劃”,為廣大外貿企業新增1000億元人民幣銷售規模。同日,美團閃購公佈“出口轉內銷”進展情況稱,截至4月17日凌晨,已有335家企業點擊報名合作,其中111家已進入實際內銷對接流程。

近期,為助力外貿企業拓展中國市場,中國各大平台企業和零售商紛紛採取行動,加大補貼和扶持力度,搭建內外貿一體化的線上線下聯動平台,助內銷“朋友圈”持續擴大。

目前,已有數十家大型平台和企業響應出口轉內銷扶持政策,通過訂單直採、外貿專區、流量支持、綠色通道等便利化措施,助力優質外貿產品走進千家萬戶。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出口商品要回歸國內市場,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銷售渠道的轉換。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指出,外貿企業自身也要重視修煉“內功”,“不同國家和地區產品質量標准和認證體系各異,出口產品轉內銷首先需要符合中國質檢要求;其次外貿企業要突出品牌意識,企業以往主要專注於代工生產或為國外品牌貼牌加工,在中國市場缺乏自有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還要注重人才與團隊的重要性”。

東方國際創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紡織服裝出口商之一。該公司副總經理王蓓告訴記者,對於部分外貿公司來說,內銷和外貿在某些營銷關鍵環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從產品開發設計到工廠生產的理念都要重新設定”。也有外貿企業主表示,轉內銷對部分外貿企業比較困難,很多對外產品在中國市場份額比較小,如果想要轉內銷,就要換品。

與此同時,中國市場同類型的產品價格也有較大優勢,如何避免低價內卷也同樣需要關注。對此,勞幗齡認為,“低價內卷的主要症結是因為產品同質化、品牌認知度低、渠道競爭單一化。外貿轉內銷,要以多層次的產品供應優化市場供給結構,滿足多元消費需求,同時依托出口積累的質量優勢、工藝優勢和全球化經驗,讓市場有序競爭、消費者願意為價值買單,進而破解內卷困境。”

盡管面臨困難,中國廣闊的內需市場是重要的大後方,是外貿企業的堅強後盾。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8.8萬億元人民幣,是同年對美國出口額的10多倍。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并將其列為今年經濟工作各項重點任務之首。將外貿優品納入當前的提振消費系列政策,也是大勢所趨。目前,中國各部門和地區出台了一系列擴消費政策措施,有的已經把外貿優品納入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擴消費政策支持範圍,下一步要注意的是,如何用好用足這些支持措施。

“面對2025年國際貿易環境的新變局,針對當前中國消費結構升級、數字經濟深度滲透等特殊性,政府在助力‘外貿轉內銷’時需構建更具前瞻性和精准度的政策體系。”勞幗齡認為,“包括借助‘外貿優品中華行’,更大力度鼓勵企業創建自有品牌;建立‘內外貿標准互認清單’,推進標准對接與認證簡化;將應急之舉轉變為產業升級之機,加快推動外貿企業數字化轉型。”

學者馬江博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本次“出口轉內銷”可能正悄然孕育著下一個商業奇跡:這絕非簡單“換個市場賣貨”,是中國從“世界工廠”向“全球市場”躍遷的關鍵一躍。

中國大市場始終是世界的大機遇。4月18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迎來倒計時200天。進博會向全球優品發出邀約,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凸顯了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決心。“我們將繼續不斷做大貿易‘朋友圈’,做強投資‘引力場’,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世界經濟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完)

【編輯:馬華】

視頻

更 多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通講壇】特朗普又變卦?專家:他對貿易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