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規模二維半導體微處理器發佈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4月3日電 據中國復旦大學2日消息,全球首款基於二維半導體材料的32位RISC-V架構微處理器“無極”登上《自然》雜誌。“無極”由復旦大學周鵬、包文中團隊打造,是目前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二維半導體微處理器。 《自然》雜誌網頁截圖 “雕塑同樣的物品,用豆腐雕刻比用玉石雕刻更難,因為材料的脆弱大大提升了雕刻難度。”復旦大學研究員包文中形象地描述了使用二維半導體與傳統矽基半導體製造微處理器的難度區別。 據科技日報報道,此前,國際學術界與產業界經過10餘年攻關,已成功製造出只有數百個原子長度、若干個原子厚度的高性能基礎器件。而將這些“原子級精密元件”組裝成完整的集成電路系統,卻始終受困於工藝精度與規模均勻性的協同良率控制難題。 經過5年技術攻關和迭代,研究團隊在該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通過自主創新的特色集成工藝,‘無極’集成晶體管達5900個,實現了二維邏輯功能全球最大規模驗證紀錄。”復旦大學周鵬說。 二維半導體微處理器“無極(WUJI)。 圖源:復旦大學供圖 “無極”的工藝流程非常複雜,參數設置依靠人工很難完成。周鵬說,團隊創新開發了AI驅動工藝優化技術,通過“原子級界面精準調控+全流程AI算法優化”雙引擎,實現了從材料生長到集成工藝的精準控制,可以迅速確定參數優化窗口,提升晶體管良率。 通過概念驗證後,“無極”正在計劃進入中試階段。據介紹,在“無極”的電路集成工藝中,70%左右的工序可直接沿用現有矽基生產線成熟技術,而核心的二維特色工藝也已構建包含20餘項工藝發明專利,結合專用工藝設備的自主技術體系,為未來的產業化落地鋪平道路。 周鵬介紹:“在待機條件下,3微米尺寸的二維半導體和28納米尺寸的傳統半導體耗能是一樣的。”這意味著在同樣大小和規模的情況下,二維半導體處理器耗能將大大低於傳統處理器。 周鵬還表示,二維半導體將會與傳統的矽基半導體長期共存互補。從遠期來看,二維半導體微處理器會沿用傳統微處理器的設備接口等,能直接應用於各種傳統應用場景。“無極”採用的RISC-V是一種開源的計算架構。“我們相信,它將會對我國相關產業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周鵬說。 【編輯:彭玉婷】
|
視頻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