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北美網友看《哪吒2》意猶未盡,網上再看79版《哪吒鬧海》更震驚!

分享到:
2025-02-17 14:19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17日電  當地時間2月14日,中國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在北美地區正式上映,影片的預售票房和排片量均創下北美地區近20年來華語影片新紀錄,部分影院甚至增設午夜場次以滿足觀眾需求。由於對中國神話傳說不太熟悉,很多美國、加拿大的網友在看完電影后覺得意猶未盡,很多人開始在互聯網上搜尋“哪吒”相關信息,以便進一步了解,沒想到竟無意中打開了另一個“中國動畫的新世界”——很多北美網友在看到來自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1979年製作的《哪吒鬧海》動畫電影后,都驚呆了!直呼“No way!”(絕不可能!)沒想到,中國動畫在50年前就如此“Amazing”(不可思議,令人驚訝)了!

圖為1979年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海報。圖自網絡

自2月14日在北美上映後,《哪吒2》接連與《美國隊長4》和《帕丁頓熊3:秘魯大冒險》等大片“過招”,暫已拿下周榜第五的佳績。

據Box Office Mojo數據顯示:《哪吒2》周票房約720萬美元,榮獲北美票房榜第五。

據權威票房統計平台Box Office Mojo數據顯示,除《美國隊長4》以8850萬美元的周票房斷層式領先外,第二名《帕丁頓熊3》、第三名《腥心眼》和第四名《神探狗狗》的周票房分別約為1300萬、1000萬、970萬美元,《哪吒2》榮獲第五,周票房約720萬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哪吒2》在排片資源懸殊的情況下實現突破——該片僅獲660家北美影院排片,而同期頭部影片排片量均超3000家。若以衡量市場效率的"單館票房"計算,《哪吒2》以1.09萬美元/館的優異成績僅次於《美隊4》,遠超其他上榜影片。

《哪吒之魔童鬧海》北美首映禮2月14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新華社資料圖

隨著《哪吒2》在北美的走紅,這部中國動畫電影也成為西方主流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很多西方網友開始討論關於哪吒的一切——譬如電影劇情、哪吒的傳說故事,乃至中國神話體系;還有一些西方網友覺得意猶未盡,又“順藤摸瓜”翻出了中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1979年製作的《哪吒鬧海》動畫電影,直呼“不可思議”!有一些網友甚至覺得1979版《哪吒鬧海》“中國味”更足,更為令人印象深刻!

其實,《哪吒2》的導演餃子,早前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就曾坦言“1979版哪吒是他靈感的起點”。餃子導演提到的起點,正是1979年由中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哪吒鬧海》動畫電影。那麼,關於這部中國經典動畫電影《哪吒鬧海》的故事,你又了解多少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

圖中哪吒形象,上為2025版,下為1979年版。圖自網絡

哪吒的形象源於中國經典神話,經過歷代文藝作品的不斷演繹,不同版本的哪吒形象和相關作品構築了幾代人的童年記憶。其中,最具里程碑意義、影響最為深遠的當屬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

其實《哪吒鬧海》的劇本初稿早在1950年代末就已初步完成,并且曾經打算和蘇聯的莫斯科美術電影製片廠合作攝製,後因故而終止合作。“哪吒”一直在等待重生的機會。這一等,就是20年。

197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尋找下一個既能傳承民族文化、又能突破傳統框架的題材。導演王樹忱翻出了自己塵封了20年的《哪吒鬧海》劇本。就這樣《哪吒鬧海》定位為向中國30周年國慶獻禮的重點影院大片,為它配備了有史以來最強的導演班子:王樹忱、嚴定憲、徐景達(阿達)。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作人員在校對《哪吒鬧海》。圖自上海電影博物館

1978年5月,《哪吒鬧海》正式進入製作階段。創作團隊根據中國明代古籍《封神演義》中記載的哪吒故事,圍繞鬧海情節進行加工整理。時至今日,哪吒儼然是分量僅次於孫悟空的中國神話代言人了,這首先要歸功於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對“哪吒”的重塑。

《封神演義》中人物眾多,線索龐雜,內容較長。要將書中有關哪吒的故事改編成一部簡潔明快、老少鹹宜且僅60分鐘的影片,劇本最終采取了“提純淨化”的手法,在“鬧海”的命題範圍內將哪吒和龍王的矛盾作為主線,減弱哪吒父子間的矛盾,在此基礎上加以組織劇情。重點塑造“人有神力、神有人氣。有情有理,以情感人”的人物形象。影片著力體現人物的典型性,同時又大量表現著人物細膩的內心活動和感情變化。在這點上,《哪吒鬧海》無疑讓中國動畫電影完成了一次巨大的突破。

哪吒人物形象設計稿。圖自上海電影博物館

為了設計出符合劇本的人物形象,《哪吒鬧海》的美術總設計、著名畫家張仃參考了敦煌、永樂宮等壁畫以及大量的民間繪畫,并結合中國古代神話的內容,最終設計出一批符合故事風格的人物形象。哪吒的造型為“紅衣白褲、烏發赤足”,既保留傳統年畫的稚拙,又融入戲曲身段的飄逸。東海龍王的形象則借鑒了青銅器紋樣,龍鬚如虬枝盤曲,彰顯威嚴與腐朽并存的矛盾。

《哪吒鬧海》人物形象設計。圖自《中國銀幕》雜誌

為了凸顯人物,1979版《哪吒鬧海》導演嚴定憲,還為哪吒設計了一套融合武術與舞蹈的動作體系。例如“自刎”一幕,哪吒轉身揮劍的瞬間,鏡頭從仰角切換至俯視,白衣飄飛如蝶,配以驟停的琵琶聲,將悲壯推向極緻。

《哪吒鬧海》中哪吒自刎情節,令埃及小夥“@Madi麥潤林”(抖音影視博主)驚訝。抖音截圖

至於影片的音樂創作,《哪吒鬧海》則繼承了中國動畫史上豐碑《大鬧天宮》的“中國學派”特色,大量使用京劇曲牌和民族民間音樂,如影片開始的序奏使用京劇武場開場的鑼鼓號角,哪吒“還魂報仇”的音樂中大量使用“響板”與“倒板”等戲曲板式,嗩呐和古琴演奏的音樂分別表達慶典場面的喧鬧歡快和李靖的孤芳自賞。

對於這部動畫電影,新華網曾這樣評價:多少年後,哪吒長袖飄飄,白衣若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風雨中,橫劍自刎的一幕仍歷歷在目,這種深沉的悲壯意境,此後的中國動畫片再也難複現。

圖為1979年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海報。圖自網絡

1979年5月19日,《哪吒鬧海》在全國公映。影片深受中外觀眾歡迎,首周觀影人次突破千萬,中國《人民日報》評價其為“動畫片的民族化探索里程碑”。在香港上映兩周,觀眾達12萬人次。

第二年,《哪吒鬧海》便開啟了走出國門的征程。1980年,影片受邀參加戛納電影節,成為首部參展的中國動畫長片。在戛納電影節大廳展映時,觀眾給予長時間鼓掌、歡呼,評論家稱讚它“色彩鮮艶,風格雅致,想象豐富”。法國《電影手册》驚嘆:“東方美學的寫意與西方戲劇的張力在此完美交融!”

《哪吒鬧海》法語版海報。圖自自上海電影博物館

由於《哪吒鬧海》的成功上映,該影片也連續斬獲了1979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第三十三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放映獎、1983年馬尼拉國際電影節兒童片特別獎等諸多大獎。

從1979年到2025年,《哪吒鬧海》跨越近半個世紀,始終是中國動畫的精神坐標!因此,很多年輕的西方網友在如今第一次看到這部動畫作品時覺得驚艶,其實并不令人意外。(完)

【編輯:許豐悅】

視頻

更 多
超強颱風“摩羯”逼近 香港嚴陣以待
在無冰之城的香港學短道速滑!學員:這改變了我的人生
《哪吒2》在港預售大熱 香港文體旅局局長:哪吒團隊有一點值得學習
韓國下架DeepSeek 韓國AI公司高管怎麼看?
香港公司“牽手”中東財團 外企高管:香港太關鍵了
《哪吒2》香港首映 觀眾:難怪票房有百億!看之前還不信
坐九小時飛機只為一場球!藏港青少年在港“以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