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探測到超新星激波突破信號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7月26日電 據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7月25日消息,該天文台研究員張居甲領銜的國際合作團隊,成功捕捉到超新星SN 2024ggi的爆炸激波衝破其外圍緻密星周物質的壯觀瞬間。這一成果深化了科學家對超新星激波爆發物理機制的認識,并為揭示恒星晚期演化與死亡之謎提供了新的關鍵線索。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激波突破是超新星爆發後最早期的電磁輻射事件,揭示了恒星死亡瞬間的極端物理過程,如激波的形成、傳播及其與恒星表面和周圍物質的相互作用,為探討超新星爆炸機制提供了線索。通常,激波突破發生的時間非常短暫,僅持續幾秒鐘或幾分鐘,因而極難被探測到。然而,對於那些在密集且不透明的星周物質中爆炸的恒星,首批光子需要穿越恒星邊緣以外的物質才能逃逸,這使得激波突破的時間延長到天的量級。這一延長為科學家提供了捕獲激波突破信號并研究相關物理過程的機會。 超新星SN 2024ggi的爆發便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這顆超新星位於NGC3621星系,距離地球約2000萬光年。該研究利用雲南天文台麗江2.4米望遠鏡、歐洲南方天文台10米甚大望遠鏡、意大利伽利略國家天文台3.6米望遠鏡以及拉斯坎帕納斯天文台6.5米麥哲倫-巴德望遠鏡等先進天文設備,在爆炸最初的幾十小時內交替對它進行高頻光譜監測,捕捉到激波突破信號,揭示了SN 2024ggi複雜的激波傳播過程。 △左:SN 2024ggi激波突破想象圖;右:SN 2024ggi和宿主星系NGC 3621實測圖(由麗江2.4米望遠鏡三色成像合成) 該研究在爆發後的13.9小時至16.2小時內,通過麗江2.4米望遠鏡的四次光譜觀測,發現被激波激化的星周物質維持在相對較低的電離狀態。然而,幾個小時後,這些物質便達到相當高的電離狀態,伴有溫度的急劇增加以及粒子被高能輻射加速的現象。這說明激波為星周物質注入了大量能量,并逐漸突破其阻礙。值得注意的是,電離態在達到峰值後的9個小時內出現波動,表明激波突破時遇到的物質結構比理論模型預期得複雜。基於這些激波信號,科研人員計算出激波突破的時間和區域,并對星周物質的密度與分布進行科學測算。 通過捕獲這顆超新星激波突破信號,科研人員得以窺探它的前身星在最後階段的演化,為揭開恒星死亡之謎提供了寶貴數據。這一成果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探討超新星爆發的初期過程以及激波在非對稱的星周物質中的傳播特性,并進一步提升了對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事件的整體認識。(完) 【編輯:丘志彬】
|
視頻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