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測繪遙感學家李德仁獲中國最高科技榮譽 "一門三院士"成美談

分享到:
2024-06-24 22:0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24日電  中國科技界的崇高榮譽、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4日在北京揭曉,由85歲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李德仁院士、61歲的凝聚態物理領域科學家薛其坤院士獲得。其中,李德仁和弟弟李德毅及堂弟李德群“一門三院士”被傳為美談。

图片

從左至右分別為李德毅、李德仁、李德群(現代快報)

李德仁1939年12月31日出生於江蘇泰縣(今泰州市姜堰區),籍貫江蘇鎮江。1951年,11歲的李德仁從溱潼小學畢業,考入了江蘇省泰州中學。

中學時期的李德仁各門學科成績都非常優秀,且興趣廣泛。1957年,李德仁被武漢測量製圖學院(現武漢大學測繪學院)錄取。1982年,已經43歲的李德仁遠赴德國,分別在波恩大學、斯圖加特大學學習。

在斯圖加特大學,他師從國際著名的攝影測量和遙感學家阿克曼教授。阿克曼給了他一個航空測量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僅僅用了不到兩年,李德仁就解決了誤差可區分性理論這一測量學界的難題,由此寫就的博士論文,至今仍保持著斯圖加特大學歷史最高分紀錄。

博士畢業時,德國多家機構向李德仁伸出“橄欖枝”,但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回國。1985年2月,他回到母校武漢測繪學院任教,開啟了漫長的為國創新創業之路。

李德仁一直致力於提升中國測繪遙感對地觀測水平。他攻克衛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解決了遙感衛星影像高精度處理的系列難題,帶領團隊研發全自動高精度航空與地面測量系統,為中國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在江蘇姜堰溱潼古鎮,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舊居,遊人到此會聽到導游講這樣一句話:“古有三科兩狀元,今有一門三院士。”

“一門三院士”指的是李德仁院士和他的弟弟李德毅、堂弟李德群。

图片

江蘇姜堰“三院士”舊居(現代快報)

李德毅,1944年11月28日出生於江蘇泰縣,1967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1983年獲英國愛丁堡海里奧特·瓦特大學博士學位,學成後毅然回國。他是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先後擔任總參某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全軍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北京聯合大學機器人學院院長等。

李德群,1945年8月出生於江蘇泰縣,1968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1981年碩士畢業於華中工學院後留校任教,1991年晉升教授並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博士生導師。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先後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材料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先進成型技術學會創會監事、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特邀顧問、中國塑料工程學會塑料機械及模具分會副理事長等。

院士兄弟的六世祖李承霖,是清朝道光二十年的狀元。他進過翰林院,出任過廣西主考官,還當過皇子的老師,居官幾十年,清正廉潔,謙虛謹慎。後辭官隱居泰州,生活簡樸,樂善好施。

在溱潼古鎮上的院士舊居,廳堂上至今懸掛著80字李氏家訓:愛我中華、興我家邦、少小勤學、車胤孫康、弦歌雅樂、翰墨傳香、尊師益友、孝德永彰、和親睦鄰、扶幼尊長、敬德修業、發憤圖強、女紅針黹、嫻淑賢良、詩書共讀、蘭桂齊芳、扶貧濟困、造福一方、克勤克儉、家道隆昌。(完)

【編輯:吳一帆】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
【通講壇】菲律賓操弄台海問題 能增加與中菲談判的籌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