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外國遊客扎堆中國遊,成為中國最強“嘴替”

分享到:
2024-06-18 10:2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18日電 隨著國際旅游市場的復甦,更多國際航線的恢復,以及中國與多國免簽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啟了一場“說走就走”的中國旅行。

現在國內各大景區都“長滿了”外國游客,而且“China travel(中國旅遊)”還成了外網博主的流量密碼,為中國的旅游業與文化輸入提供了良機

圖為入境游客在上海豫園商圈觀光。(圖源:新華社)

“到處都能見到外國人的身影”

有導游到10月底的行程都排滿了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端午節假期,旅游平台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115%,延續年初至今的火爆態勢。

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外國人來華數量較2023年同期增長超3倍,以旅游觀光最多,佔到三成以上。近日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24年旅游業發展指數》則顯示,中國在促進旅游業發展方面位列全球第八。

四川人李明翔,是成都的一名專職西班牙語導游,他從6月到10月底的行程都被排滿了。他說:“每個月至少帶團25天,每天從早上8點帶到下午4點,每天步數都是8000起步,如果要去大熊貓基地,步數輕鬆能破萬。”

過去,外國游客購買景區門票是一大痛點,因為沒有身份證,只能到景區後排隊購票。今年,熊貓基地特地開通了針對護照的線上購票選項,省去了外國游客排隊的時間。

在北京,故宮、長城、王府井等景點,到處都能見到外國人的身影。中旅旅行瑞典語導游劉叢說:“一周至少是兩三個團,旺季忙起來可能一個月都不會有休息時間,需要從外省調人員過來。”

外國游客青睞定制游

外國旅游機構來中國“踩點”探商機

據了解,以往幾十人上百人的外國旅行團變少了,而精品小團成了外國游客“中國行”的熱門選項,這也讓旅游行業發生了新變化。

在成都,2到5人的精品小團成了旅行社的主要訂單。與自由行相比,這樣的小團往往採取“一團、一車、一導游”的模式,費用更高,要求也更高。此外,隨著入境游的“爆單”,專職旅行定制師這一職業也火了起來。

精品小團的外國游客不僅對旅游體驗要求更高,也更願意深入了解中國人的生活,各地導游也在不斷向下挖掘本地獨特的旅游場景。而追求性價比的外國散客也很多,為此,旅行社還嘗試通過拼團的方式,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降低游客花費。

在這波赴華旅游的熱潮中,除了外國游客,還有來自北美、歐洲等地的旅行商的身影,他們將目光聚焦中國旅游市場,發掘創新項目、精品路線,積極開展國際旅游合作。

這兩天,一支由多家新西蘭當地知名旅行社、航空公司代表組成的踩線團來到湖北,他們先後考察了北京和上海,武當山是最後一站。新西蘭旅游經紀人表示,對新西蘭游客來說,如果能真正去中國,了解中國的文化和人民,探索這個美麗的地方,會是一種很棒的體驗。

在湖南張家界,僅6月份以來,就有來自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的近千名旅行商到天門山景區,對旅游資源、旅游線路進行“踩點”體驗。

在河北秦皇島的角山景區,由俄羅斯7家旅行社組成的踩線團經過一周考察,根據秦皇島的特色設計了長城之約、海岸親水等多個旅游項目。

“中國旅遊”成外網旅遊密碼

外國博主成為中國最強“嘴替”

隨著來華旅行的外國友人暴增,“China travel(中國旅遊)”也成了外網的流量密碼,頻頻登上外國熱搜。

在YouTube和Tiktok上大量外國博主到中國旅行爆紅的視頻,這些標題上出現的高頻詞彙是“unexpected”“never expected”“not what we expected”(出乎意料),或者會用一些驚嘆詞來表達他們所遭遇的“culturalshock”(文化衝擊)。

通過來華旅遊的外國博主的鏡頭,中國的自然美景、現代化城市、風土人情、美食等等,讓無數外國網友感受到震撼。

外國不少網友們稱讚、鼓勵這些博主們能够衝出西方宣傳的攻勢,去挖掘真正的中國;同時感謝他們分享視頻,讓大家看到真相。還有網友智慧“開麥”:中國不是我們的敵人,無知才是我們的敵人。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中國免簽政策。免簽政策對入境游的拉動效應明顯,為中國的旅游業與文化輸入提供了良機。

去年12月,中國先後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6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攜程旅行網數據顯示,一季度,上述6國入境中國游客總計同比增長約6倍;與中國相互免簽的新加坡、泰國一季度入境游客分別同比增長超10倍和超4倍。

今年5月15日起,中國全面實施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政策,便利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中國體驗風土人情,助推中國沿海省份郵輪經濟集約發展。

此外,關於外國游客支付問題正得到重點推進解決。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後,各地各部門迅速響應,為入境游復甦創造便利。

外國人來華升溫,使越來越多國家的民眾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完)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中通社專訪李家超:國安風險千變萬化,不能讓傷口再被挖開
巴黎奧運|港隊羽毛球奪四項奧運資格 小將冀衝擊金牌
從-3.7%到+3.3% 香港經濟正全速向前
巴黎奧運|相隔12年 港隊王嘉莉奪女子柔道參賽資格!
登上澳門最高建築 來自233米的高空VLOG!
曾志偉、譚詠麟也來打卡!香港明星足球隊試行深中通道
跟著星爺電影打卡香港!影迷們不要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