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發改委:以“反補貼”名義限制中國電動汽車是典型雙標

分享到:
2024-06-14 09:01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14日電 6月13日晚間,中國國家發改委發文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罔顧事實、預設結果、不合理、不合規,本質是將調查工具武器化、政治化,中方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將採取一切手段捍衛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國家發改委在文章中表示,以“反補貼”名義限制中國電動汽車,是典型的雙重標準。中國對內外資汽車品牌一視同仁,外資品牌在中國電動汽車出口中佔有重要地位。據統計,在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口數量排名中,特斯拉穩居第一名,佔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特斯拉出口量較第二名的比亞迪高41.7%。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文章指出,到2022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已到期退出,但歐、美仍在實施大額購置補貼,補貼力度明顯高於中國。歐美以反政府補貼為由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且對中國產品區別對待、帶有明顯的歧視性,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原則。例如,法國自2024年起實施電動汽車補貼激勵措施,採用中國生產電池的電動汽車可能由於“碳足跡”評分較低而不能獲得補貼。

文章表示,此次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一方面,是在沒有歐盟產業申請的情況下自行發起的,明顯違反市場意願;另一方面,為達到預設目標,歐盟委員會罔顧世貿組織規則,構造並誇大所謂“補貼”項目,摒棄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標準,在抽樣中排除了出口量靠前的歐美企業,只選擇中國本土企業。這些做法,抽樣標準不合規、過程不透明、結果不公正,其本質是濫用世貿規則程序,將調查工具武器化,以“公平競爭”名義破壞公平競爭。

文章指出,歐盟汽車行業高度依賴國際市場,每年創造近千億歐元貿易順差,2023年德國生產的汽車近80%用於出口,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是歐盟汽車企業的共同期盼。如果歐盟一意孤行,濫用保護主義措施,執意製造並升級貿易摩擦,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管,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完)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李家超談上任兩周年:不斷提速提效,讓香港這艘船加速向前邁進
中通社專訪李家超:國安風險千變萬化,不能讓傷口再被挖開
巴黎奧運|港隊羽毛球奪四項奧運資格 小將冀衝擊金牌
從-3.7%到+3.3% 香港經濟正全速向前
巴黎奧運|相隔12年 港隊王嘉莉奪女子柔道參賽資格!
登上澳門最高建築 來自233米的高空VLOG!
曾志偉、譚詠麟也來打卡!香港明星足球隊試行深中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