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首款具仿生三維架構的電子皮膚

分享到:
2024-06-05 09:1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5日電 中國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張一慧教授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具有仿生三維架構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可在物理層面實現對壓力、摩擦力和應變三種力學信號的同步解碼和感知,對壓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約為0.1毫米,接近於真實皮膚。該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

圖為裝有仿生三維電子皮膚的機械手與人手互動。(受訪者供圖)

張一慧介紹,皮膚之所以能敏銳感知力學信號,是因為其內部有很多高密度排列且具有三維空間分布的觸覺感受細胞,能準確感知外界刺激。在電子皮膚研製中,要能同時識別和解碼壓力、摩擦力和應變信號,實現準確的觸覺感知,極具挑戰。

團隊首次提出具有三維架構的電子皮膚設計概念,研製出的仿生三維電子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各部分質地均與人體皮膚中的對應層相近。傳感器及電路在皮膚內深淺分布,其中部分傳感器更靠近皮膚表面,對外部作用力高度敏感,分布於深處的傳感器則對皮膚變形更為敏感。

“比如我們一塊食指指尖大小的電子皮膚內就擁有240個金屬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每個僅有兩三百微米,其空間分布上與人體皮膚中觸覺感受細胞的分布相近。”張一慧說,當電子皮膚觸摸外界物體時,其內部眾多傳感器會協同工作。傳感器收集到的信號會經過系列傳輸和提取處理,再結合深度學習算法,使電子皮膚能精確感知物體的軟硬和形狀。

“電子皮膚實際上是模仿人類皮膚感知功能的一種新型傳感器,未來可裝於醫療機器人指尖進行早期診療,還可像創口貼一樣貼在人的皮膚上實時監測血氧、心率等健康數據。”張一慧認為,這款仿生三維電子皮膚為電子皮膚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新路徑,在工業機器人、生物檢測、生物醫療、人機交互等多方面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完)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李家超談上任兩周年:不斷提速提效,讓香港這艘船加速向前邁進
中通社專訪李家超:國安風險千變萬化,不能讓傷口再被挖開
巴黎奧運|港隊羽毛球奪四項奧運資格 小將冀衝擊金牌
從-3.7%到+3.3% 香港經濟正全速向前
巴黎奧運|相隔12年 港隊王嘉莉奪女子柔道參賽資格!
登上澳門最高建築 來自233米的高空VLOG!
曾志偉、譚詠麟也來打卡!香港明星足球隊試行深中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