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這項新技術,讓人類離定居火星更近一步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11月14日電 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已成為當前太陽系探測和行星科學的焦點。人類要想到火星開發資源或移居火星,首先要克服的是缺乏氧氣的火星環境。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研究團隊合作,通過人工智能驅動機器人實驗,利用火星隕石成功創製出實用的產氧電催化劑,為未來火星探測和地外文明探索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這一成果今天(14日)在國際期刊《自然·合成》上發表。 央視新聞報道,火星上可能存在水資源,科學家提出,利用電催化劑將水分解生產氧氣,或許可以成為未來人類開發或移居火星的重要支撐。而從地球上運送成“噸級”的催化劑去火星,首先成本太高,另外因為重力、光照、空氣等不一致,地球的化學品可能出現“水土不服”, 因此在火星上就地取材創製電催化劑,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點之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研究團隊合作,采用前期研製的機器化學家“小來”平台,高效融合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機器實驗,進行產氧電催化劑的創造和製備。機器化學家“小來”系統包括移動機器人、計算大腦、雲服務器和多個不同功能的化學工作站,能够執行高通量實驗任務;理論模擬與精準實驗雙循環的機器自動化過程集成了從原料準備、樣品合成、性能測試和配方優化步驟,這種智能研究範式極大地加速了新材料發現過程,最終,機器人在兩個月內就完成了普通人類化學家需要做2000年的複雜優化工作,利用火星隕石製備出了實用的產氧電催化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羅毅表示,“我們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利用火星的隕石提取它重要的元素之後,產生一個高效的催化劑,能够完全依靠機器和人工智能的技術製造和優化出采氧的催化劑,這應該是邁向了定居火星非常重要的一步。”(完) 【編輯:紀東】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