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資減少,中國基金尋求中東資金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10月13日電 隨著外交緊張局勢和其他風險使許多美國投資者離開中國,中國的基金公司正在中東和其他市場尋求新的資本來源,而這種變化有可能改變投資流向。日前,7只中國股票基金的管理人員表示,他們在今年曾前往中東以籌集資金,其中3只基金是首次開展此類行動,這7只基金管理的總資產規模超過5000億美元。與此同時,中東的投資者也正在迫切地向中國配置更多資源,因為他們能受益於(中國資產的)較低價格和(中國)政府刺激經濟復甦的成效。 今年以來,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成了各國領導人爭相約見的重要人物。外媒資料圖 據英國路透社10日報道,美國部分投資者和企業撤出中國,這反過來又促使中國的基金將視線投向其他地方以降低對美國投資的依賴。尋求新資本有可能影響亞洲的對衝基金市場,其中中國企業占到一半以上。經紀公司和相關企業或將轉變業務重點,專注於提供與中東有關的服務。 “過去,籌集資本的‘聖地’也許是美國,”美國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投資基金業務團隊的亞太聯席主管費樂詩說,“但如果美國投資者離開,那麼真正的(業務)重點將是用其他與美中緊張局勢風險無關的資本取代美國資本。” 這些經理受到的熱情接待使他們感到更深層次的轉變。方瀛研究與投資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陸文達說,“與其他投資群體相比,中東投資者(對中國)的情緒最樂觀。一些主權財富基金正在增持中國(資產)。他們更多地談論如何在中國,而非為何在中國開展業務。” 東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者關係部主管吳珊表示,許多咨詢公司也紛紛跟進,以在海灣地區擴展業務。 “這是一種‘政治投資’戰略決策,”新加坡畢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國輝說,“一方面,中國(資產的價格相對)便宜,另一方面,他們認為需要從以美國為中心的投資中分散投資以實現多元化。” 王國輝表示,現在預測中東衝突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如何影響資金流動可能為時過早,但中東投資者增持非美元資產的長期戰略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完) 【編輯:許豐悅】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