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向中國敞開大門對所有人都好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9月13日電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網站9月10日刊登題為《向中國敞開大門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的文章,作者是澳大利亞八校聯盟首席執行官薇姬·湯姆森。 資料圖。新華社圖片 文章摘編如下: 澳大利亞人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而不是更少。文化上的理解和積極的雙邊關係是我們地區實現地緣政治和經濟穩定的關鍵,正如最近的情況所表明的,教育和研究領域的合作可使雙方在政治動蕩的時期維持關係。 上周,我作為與會者和會議負責人前往中國,參加由澳大利亞前貿易部長克雷格·埃默森帶隊出席的澳中高級別對話。這一對話自2020年以來首次恢復,來自兩國關鍵經濟行業的眾多高級別代表出席,這些都表明兩國致力於恢復並重申雙邊關係。 就在對話在北京舉行的同一天,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宣佈將在年底前訪華,這並非偶然。兩國關係正在升溫。 現在不是詆毀中國的時候,無論你怎麼看待中國,它都將是影響澳大利亞未來的最重要國家之一。 我們中有些人憑借幾十年打交道的經驗,知道可以在中國找到真正的友誼、合作和協作。面對互利互惠的結果,我們必須確保澳大利亞人不會輕易落入只見分歧不見共識的陷阱。 有些分歧可能將一直存在,但兩國也有一致之處。閉關鎖國是過於簡單化的做法。通過教育和大學研究繼續合作是非常寶貴的,幾十年來,這兩個領域一直是我們牢固的民間聯繫的支柱,也日益成為我們的外交關係的支柱。 如果我們要解決當今的重大挑戰——氣候變化、食品和水安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等問題——就需要全球真正作出努力。實際上,認為澳大利亞——或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自挺過這些危機的想法是幼稚的。我們需要睜大眼睛,共同走過這條路。 最高質量的研究往往涉及國際合作——推動進步的是世界上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人,各國人才聚集到一起,為共同利益匯集他們的知識和專業技能。我們每天都能看到這一點。 最近這次澳中高級別對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現在向前看、而不是倒退的機會。現在是承認我們與我們的最大雙向貿易夥伴中國有什麼共同點的時候了,與此同時,我們要恭敬地承認我們的分歧,並找到一條互利互惠的前進道路。 無論以哪種方式剖析,我們與中國的關係都是長期存在的、真誠的,而且無論政治風向如何,這種關係都將持續下去。 上周在中國,我想起了一句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學習、教育和知識能夠而且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理解能力、我們的關係和世界。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而不是更少。 【編輯:馬華】
|
視頻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