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衛健委解讀新冠病毒感染實行“乙類乙管”

分享到:
2022-12-27 15:55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12月27日電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26日發佈公告,將於明年1月8日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這是自2020年1月20日中國開始實施嚴格的傳染病甲類防控措施後,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調整。

資料圖。圖源:中新網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特邀權威專家、國家衛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說,分類管理一直是中國傳染病防控的策略,一直實行動態調整,依法科學管理一直是我國應對傳染病的基本原則。

梁萬年說,將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當前人類對新冠病毒和疾病的認識進一步加深,疾病的危害性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藥物供給,以及應急處置能力的提升等,都為這次調整創造了條件。近三年的抗疫工作,也為調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明顯減弱。國際和國內監測數據證實,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關切變異株顯著減弱。

二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得到普及。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4億多劑次,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別占全國總人口的92%以上和90%以上。

三是醫療救治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完善分級診療救治體系,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增設發熱門診,增加定點醫院重癥病床、ICU以及相關救治設備與物資,統籌實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

四是中國已具備包括中藥、西藥在內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生產和供給能力。

五是人民群眾健康意識、健康素養進一步提升,自我保護能力逐漸提高。隨著《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的發佈、居家治療常用藥的普及,在醫務人員指導下,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可居家進行健康監測和對癥處置。

當前,中國法定傳染病共有40種,其中甲類2種,乙類27種,丙類11種。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其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丙類傳染病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等。(完)


【編輯:馬華】

視頻

更 多
李家超談上任兩周年:不斷提速提效,讓香港這艘船加速向前邁進
中通社專訪李家超:國安風險千變萬化,不能讓傷口再被挖開
巴黎奧運|港隊羽毛球奪四項奧運資格 小將冀衝擊金牌
從-3.7%到+3.3% 香港經濟正全速向前
巴黎奧運|相隔12年 港隊王嘉莉奪女子柔道參賽資格!
登上澳門最高建築 來自233米的高空VLOG!
曾志偉、譚詠麟也來打卡!香港明星足球隊試行深中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