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台專家:6.5萬億美債“暴雷”近在咫尺,台灣恐成最大“冤種”

分享到:
2025-04-23 17:3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23日電(編輯 張依珊)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後,美匯、美股、美債頻受打擊,形成罕見的“股匯債三殺”。現下,美債面臨拋售潮,但不少人擔心的是,6月將有6.5萬億美元的美債到期,“違約”“崩盤”的情況萬一發生,將導致嚴重的全球性金融地震。在這種情況下,外匯持有美債比例高達八成、甚至九成的台灣將面臨“恐怖衝擊”,喊出“脫中入北”的台當局能應付得過來嗎?

圖為台北市的高樓大廈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4月23日,台北國際商會理事長鄧哲偉在台媒發表文章,就近日的美債危機與台灣過度依賴美元資產所面臨的風險進行了討論。文章指出,2025年美國國債已高達36萬億美元,美國政府要付的利息就超過1.12萬億美元,佔政府全年財政收入(4.92萬億美元)近1/4。這樣的結構,說穿了就是個快撐不住的空中樓閣。更可怕的是,它會拖著全球一起掉下來。

今年6月,對美國政府及全世界來說,是個非常可怕的月份。若美國政府沒辦法償還6.5萬億美元的國債,特朗普直接選擇宣布破產,就等同於核爆級的金融危機,將對台灣造成嚴重影響。

根據美國財政部2024年底的數據,台灣是全球第11大美債“債主”,持有規模達2904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9.58萬億元)。這不是紙上數字,而是台灣的“老本”,是台灣“央行”的儲備,也是台灣保險公司、銀行投資的“底氣”。

而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曾坦言,台灣的外匯存底有八成以上都是美元資產,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美國公債。如果這些美債突然被“技術性違約”了呢?如果美元大幅貶值、全球拋售美債,台灣的這筆資產,會不會瞬間蒸發一半?又或者,變成了放在保險箱裡卻兌不出來的“空頭支票”?

要知道,美國從未真正償還過國債——它靠的是“借新還舊”,靠的是“美元不倒”的信仰。可這種信仰,在赤字不斷膨脹、利息支出飆高的今天,還撐得下去嗎?當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也開始悲觀看待美債,預測美國公共債務將在2035年達到GDP的130%,政府收入的30%要拿去付利息,這就已經不是警訊了,而是預告。

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已悄悄開始“去美元化”,增加黃金儲備。反觀台灣,僅持有423.9噸黃金,儲備佔比5.8%,相較於所持美元債,根本難以避險。

文章質問,台灣的金融監理機關,有沒有模擬過美債信用危機時的情境?台“央行”有無減持部分美債、增持實體資產如黃金、日圓債的計劃?壽險業的避險機制是否充足?若發生資產縮水,台當局是否有應對方案來穩定民心、救市防火?台灣的政治人物,有誰真正理解這場風暴的真實威脅?他們是否提出過任何預防性策略?難道要一如既往,把希望寄託在美國“應該不會出事”的幻想裡嗎?

有分析指出,若美債違約,台灣將面臨3大“恐怖衝擊”,包括新台幣匯率劇烈波動、台股重挫、以及基金與ETF贖回潮。“美債已非萬靈丹”,台灣輿論紛紛呼籲,台當局應調整外匯存底的結構,不應繼續單押美債,不應“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對近來美國欲推行“百年零息債”的消息,台灣輿論更擔心台灣會“被迫埋單”,成為“冤大頭”。不過,台當局似乎選擇了“一意孤行”。4月22日,台“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台當局準備的“台美談判方案”中,加碼美債是選項之一,也就是說,台灣持有美債金額還可能繼續增加。(完)

【編輯:張依珊】

視頻

更 多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