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南京廠大賺竟成認知作戰?香港新聞網4月23日電 台積電近日公布的2024年年報顯示,台灣以外的境外工廠出現盈虧兩極分化,其中大陸南京廠盈利高達近260億元(新台幣,下同),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則虧損近143億元。消息在島內引發關注及熱議,未料,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昨日(22日)聲稱,有關報道標題也是認知作戰的一部分,更陰陽怪氣地說,在經濟領域都有這種認知作戰,政治上就更不用說了。 對此,台灣網友紛紛回懟,“要美國的勞工像台灣或大陸勞工一樣工作,有可能嗎?”批評謝金河之流面對鐵一般的事實仍“死鴨子嘴硬”,正是他們這種人在搞認知作戰。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台積電自宣布投資美國後,2021年、2022年與2023年股東會年報中,已陸續揭露亞利桑那子公司經營狀況,分別虧損48.1億元、94.3億元與109.24億元。去年則虧損142.98億元,是美國新廠成立以來虧損數額最高的一年,過去4年已累計虧損逾394億元。 日本、歐洲工廠去年亦分別虧損逾43億元及5億多元。相比之下,台積電在大陸的工廠則大放異彩,南京廠去年大賺259.54億元,且台積電南京廠近三年都穩定獲利200億元以上。 日前,台積電又宣布擴大投資美國千億美元,對美國的總投資金額將達1650億美元。除原先就已規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的3座晶圓廠外,台積電新增投資包括另外再興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以及1座研發中心。 然而隨著該份年報的曝光,不少島內網友質疑,台積電在美國廠連年虧損的情況下,繼續擴大投資的做法,一時間,“疑美論”“棄台論”再度甚囂塵上。 對此,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昨日(22日)在社交平台臉書發文,聲稱美國亞利桑那州廠,以及日本、歐洲工廠之所以會虧損,是因為這些海外據點都在設廠狀態,“單是折舊,賠錢是必然,這與經營無關。”而台積電南京廠在2015年開始、2018年量產、2021年擴廠,已是正常營運的公司,“拿美國亞利桑那州廠來跟南京廠對比,兩者基礎不同。” 謝金河又認為,媒體故意在標題上先作引導,目的是要告訴大家:台積電在美國賠大錢,在中國大陸賺大錢!“其實這也是認知作戰的一部分。”他還陰陽怪氣地說,在經濟領域都會有這種認知作戰,在政治上就更不用說了。 然而,謝金河為民進黨當局及綠營的找補,台灣網友並不買賬! “美國是在設廠中,但設廠完成後,以美國工人的成本計算,你覺得可賺多少,這我可不樂觀。”島內網友紛在有關消息下留言揭穿:“那最多3年吧,3年後如果賠錢你要賠償嗎?” 有網友提到,美國廠確實還在設廠中,但懷疑台積電的美國廠能有多少獲利?“莫說獲利,能有多少產能運轉率都令人擔心。”該網友強調不是要唱衰美國,但美國的勞動環境、職場文化與台灣和大陸相比天差地遠,“要美國的勞工像台灣或大陸勞工一樣工作,有可能嗎?” “死鴨子嘴硬。”也有網友嘲諷,面對客觀的年報數字、鐵一般的事實,反倒是謝金河之流還在搞認知作戰。因為在他們眼中,“設在大陸的廠賺錢就是政治不正確!” 台北市議員游淑慧也在一檔節目中強調,重點是趨勢,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的虧損越來越大,“從虧40幾億、90幾億、前年109億,到去年143億,這個虧損越來越大。”認為若此趨勢延續,那對台積電而言,在美國設廠恐成不可承受之重,“我們怕的是到美國投資越來越大,結果對台積電的負擔越來越重。” (完) 【編輯:劉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