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應對美關稅策略遭批 爭取大陸市場成出路?香港新聞網4月7日電 面對來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衝擊,台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發文提出五大應變策略,並呼籲民眾不要恐慌,但遭輿論批評仍在“講空話”。台灣多位專家及媒體人指出,過去全世界加深和中國大陸的合作之時,台灣卻不斷鼓吹、鞏固所謂“台美關係”,如今美國引爆關稅戰,台灣恐最受衝擊。建議台灣設法改善兩岸關係,積極爭取大陸市場。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特朗普當地時間2日宣布對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其中對台灣地區加徵稅率高達32%,對台灣經濟造成衝擊,引發各界震撼。 賴清德昨日(6日)在社交平台臉書專頁發表一則時長8分鐘的講話視頻,呼籲民眾“不要恐慌”,強調台灣沒有採取關稅報復的計劃,並可加碼投資與擴大採購,“加強台美產業合作,提升台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他還提出五大應變策略:第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第二,提出產業支持計劃,針對台灣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支持與協助;第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第四,形塑台灣加1,亦即台灣加美國的新布局;第五,開啟產業傾聽之旅。 不過,對於賴清德的這些策略,台灣民眾顯然不買賬。 截至發稿,賴清德的該篇帖文下方已有超過1.4萬則留言。獲得逾千次點讚的熱門評論,皆指賴清德“說了一堆等於沒說”,“聽君一席話,如聽講廢話”。還有網友以“掏空台灣”四個字總結台當局的一系列舉措。 網友評論 有網友質疑,民進黨當局是在以犧牲台灣利益來達到談判空間,可台積電已經送了,還送? 台灣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表示,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集中在高科技產業,32%的關稅則是所有台灣產業必須負擔的,非常不公平。 針對賴清德提及的加碼對美投資,林祖嘉認為,關稅調整仍處於不確定時期,不適合貿然進行長期的赴美投資決策,且投資可能帶動貿易擴張效果,對美國投資越多,對美國的順差會變得更大,帶來與特朗普要求相反的效果。 林祖嘉指出,美國祭高關稅勢必導致全球出現區域性的團抱,認為兩岸關係應設法改善,台灣要積極爭取大陸市場。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亦直言,賴清德的5個策略是“廢話,根本沒用”,又表態不會給予報復性關稅等於是放棄籌碼。趙少康建議台灣爭取大陸市場,以及開放陸客,至少可以為台灣增加千億收入,“千億觀光財你要不要?” 趙少康提到,中國大陸的市場要開發,但是民進黨“抗中保台”,把大陸當敵人,要怎麼開發?如果大陸是“敵對勢力”,美國掠奪台灣資源,把好東西都搶走,算不算境外敵對勢力?他批評賴清德腦筋不清。 儘管賴清德在帖文中極力安撫民心,呼籲“不要恐慌”,但台灣名嘴“歷史哥”示警,台灣或是全世界這波“特朗普海嘯”中“死得最慘的經濟體”。 “為什麼中國大陸老神在在(出自闽南谚语,意為“十分从容”),第一時間制裁美國?”“歷史哥”直言,最本質的原因是大陸早就已經做好準備了,“我是實體經濟,你是虛擬經濟,我不怕你”。 美國宣布對中國大陸輸美商品徵收“對等關稅”後, 4月4日,大陸11箭齊發,堅決反制美國,包括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等。 專家指出,作為全球第一個反制“對等關稅”的,中國大陸向全球傳遞了一種鮮明的態度,即對於違反國際規則的單邊霸淩行徑,會毫不猶豫地堅決反制到底;以這樣的速度和幅度發布反制措施,則意味著大陸對美反制的工具和措施充足,整個經貿領域的韌性也更強。 “歷史哥”擔憂地表示,面對“特朗普海嘯”和中國大陸崛起這兩大激盪的硬激力,台灣或被“衝得體無完膚”。因為過去幾年,全世界都在布局南方國家,加深跟中國大陸的合作,而台灣地區卻“瘋狂地加高跟美國之間的關係”,如今美國突然引爆關稅戰,台灣恐最受衝擊。“這不用懂太多經濟學,只要懂歷史學的韻律,就能夠了解了。”他說。 【編輯:王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