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台媒:台灣即將進入“多死社會” 民眾憂“死無葬身之地”

分享到:
2025-03-13 14:4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3月13日電(編輯 張依珊)據台當局“國發會”最新估計,2031年台灣地區死亡人數恐達22萬多人,幾乎是出生人數(11萬人)的兩倍。台媒指出,“生不如死”狀況持續,台灣將步入“多死社會”。然而台當局內務部門的研究顯示,台灣不少縣市的殯葬設施卻無法應付這場即將到來的死亡高峰,各縣市陸續傳出“死無葬身之地”警訊。

台北101大樓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據台灣內務部門最新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台灣人口總數23384614人,較1月減少11435人,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33439人,人口已連續第14個月負成長。以人口結構來看,截至2月底,0至14歲佔台灣總人口11.69%;15至64歲佔68.96%;65歲以上佔19.35%。距離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比突破20%僅一步之遙。

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多死社會” 的問題也出現了。台灣“聯合新聞網”12日報道指出,據台“國發會”統計,從2020年起,台灣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推估到2031年,死亡人數將是出生人數的兩倍,台灣會正式步入“多死社會”。

報道稱,台灣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楊國柱,曾受台內務部門之托,在2020年對全台殯儀館及火化場的供需進行調查研究。報告顯示,台灣的殯葬系統正面臨挑戰,以台北市為例,殯儀館現況雖然足夠,但預計未來15年內將不足;新北市則是殯儀館空間已不足,火化設施將不夠用。報告提到,隨著台灣高齡化人口逐年快速增加,未來死亡人數呈現倍數增加時 ,將出現殯儀館與火化場供不應求的問題。而近幾年,台北市、新北市的殯儀館都曾傳出冰櫃不夠的新聞,家屬甚至要自費買乾冰。

在殯葬設施不足的問題上,台媒舉出日本的例子作為借鑒。報道稱,為了抓住“死亡商機”,日本已有業者將歇業的便利商店改裝為小型殯葬會館,甚至出現“遺體飯店”,專門存放逝者遺體,家屬入住殮房的隔壁房間守喪追悼,直至火化當天。

而台灣也已經出現類似日本的“遺體飯店”,也就是“殯葬會館”。按現行規定,會館不可停放遺體,僅在告別式當天或前一天才可以停放,供親友追思祭拜。但楊國柱指出,九成九“殯葬會館”屬於違規,並未立案,是否違法停放遺體,並沒人清查。

台灣《中國時報》早前報道提到,台灣的合法殯儀館難找,公有墓地和塔位更是一位難求。私人塔位動輒10、20萬新台幣,公有塔位物美價廉,但部分縣市已趨近飽和。台灣《聯合報》指出,面對人口老化,台當局只會提出數字,卻沒有因應作為。不少台灣民眾也質疑稱,殯葬設施不足背後是土地需求等問題,是民進黨當局的責任。

關於“死無葬身之地”的問題,楊國柱表示,當局必須展現魄力,努力與居民協商。例如,提出殯葬設施徵地的規劃時,讓這些“生命園區”轉型為多功能使用,在周邊規劃休閒設施。園區內則廣種花海植栽、設置雕塑等,讓喪禮科技化,簡化傳統喪禮流程。

台灣葬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徐朝輝則認為,殯葬設施不足,目前看來是個“無解”的問題。縣市政府只要規劃殯葬新設施,很大可能遭到附近民眾抗議,即使鬆綁法規,讓私人會館合法化,同樣遭到鄰居抗議。較可行方式為在原地擴建或改變建築量體,如將火葬場改為立體多層建築。

輿論指出,隨著超高齡社會到來,“多死社會”成為台灣社會的新問題,殯葬設施不足、“死無葬身之地”等問題,都是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亟待台當局面對問題,擬定對策。  (完)

【編輯:張依珊】

視頻

更 多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