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逛台北書展,書單暴露其政治主張香港新聞網2月6日電 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2月4日在世貿一館舉辦開幕典禮。賴清德出席開幕典禮,并首次以台灣地區領導人身份逛書展,還開出了一張包括近50本書籍的長書單。台灣輿論分析稱,這份書單充分暴露出了賴清德的政治想法。 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中)2月4日出席2025台北國際書展開幕活動,並參觀現場攤位,翻閱書籍。台灣“中央社”照片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4日報道,賴清德4日花了1個小時逛了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總計買了47本書。其中,賴清德在台灣大學出版中心一口氣買了3本提到台灣“民主”以及兩岸關係的書籍,“對照台灣現在的立法院現況和兩岸情勢,相當值得玩味”。 台灣東森新聞4日注意到,賴清德對一本探討外省人“認同”的書籍特別感興趣,一本描述大陸對台灣“經濟滲透”的書也引起他的關注。 據台灣《中國時報》5日報道,有台灣學者認為,賴清德選書不免暴露政治主張,尤其“反中”立場非常明顯。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鐘宗憲分析稱,從近50本書單來看,可以感受到賴清德企圖展現平衡點,其購書包括傳統經典如《從易經看莊子》,還有經典童話《木偶奇遇記》,另外也有《印刻文學生活志》。但另外幾本書籍主題涉及“反中”議題與“本土民主化”,都與他既有意識形態相關。 據了解,幾乎在每屆台北書展上,台當局政客都會分享自己的“書單”。如前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對文學感興趣,2009年他在台北書展上購買了餘光中的評論集《從徐霞客到梵穀(梵高)》、幾米的漫畫書《躲進世界的角落》,鐘愛跑步的他還購買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2011年台北書展,馬英九買了19本書,包括餘秋雨、朱天心等人的作品。2013年,馬英九購買了《結緣兩地:台港文壇瑣憶》《我不可告人的鄉愁》等。另外,馬英九對歷史很關注,2016年購買了《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等20本書。 2019年,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公佈的書單不少涉及中國史,但無一例外都是由日本作者所寫,如《從蒙古到大清:游牧帝國的崛起與承續》以及《絲路、游牧民與唐帝國》,并宣稱“以漢族為中心的中華幻想,不過是以民族國家為目標的近代主義的虛構而已”。2021年2月,台北書展改為在線舉辦。蔡英文推薦了15本書,如《海上傭兵: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貿易與海上劫掠》一書,是“在世界海洋史中定位台灣地區”。 2022年的台北書展上,時任台“行政院長”蘇貞昌一口氣列出35本書的“書單”,有時政類的,如《餘英時評政治現實》等;還有一些是有關台灣的書,如《出神入話:接地氣映人心的台灣民間信仰》等。當時,台媒分析認為,蘇貞昌試圖通過這份書單展現他對台灣的“關注”,且不少書籍都宣揚台灣“本土文化”。賴清德在當年也列了一份30本書的書單,不少與烏克蘭相關,還有一些“拍馬屁”的書籍,如竄訪台灣的美國參議員達克沃斯自傳《活著的每一天》,是他和蔡英文共同推薦的。(完) 【編輯:豐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