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官員寫書批美芯片政策:造成全球半導體行業動蕩禍首就是美國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2月28日電 台灣前“經濟部長”尹啟銘3月即將推出300多頁的新書《芯片對決》,書中直指造成全球半導體動蕩不安的禍首就是美國。 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芯片和科學法案》。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台灣《中國時報》27日介紹稱,《芯片對決》全書共8章,從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半導體歷史與模式談起,觸及中美經貿戰,最後聚焦地緣政治下台灣的挑戰與出路。 根據台灣海關歷年進出口資料,2000年,半導體中的集成電路(簡稱IC)占台灣出口的12.6%,取代信息計算機成為第一大出口產品;之後IC占台灣出口比重不斷攀升,到2022年占比高達38.4%,IC單一產品貿易順差高達960億美元。尹啟銘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真正會威脅台灣半導體未來發展的“就是美國跟日本”,其他像印度主要是為了滿足內需市場,歐洲是拿補貼吸引外來投資,對台灣半導體市場威脅不大。至於美日競爭的重點在於先進制程,他批評美國對大陸半導體防堵以及自身半導體本土化,奉行“美國優先”,肆無忌憚地違反世貿組織國際經貿規則。其中美國對大陸的出口管制嚴重傷害台灣出口,因為大陸占台灣IC出口比重在去年高達58%,這對台灣許多大陸投資業者都造成了巨大商業損失,包括台積電。針對美國這場圍堵大陸的科技戰,尹啟銘感嘆這是“一場看不到贏家的戰爭”,台灣除了要自立自強,對外首要關注的是在全球變局中如何應對美國對台灣的陰謀和政治手段。其次,台灣也要注意美國對大陸的防堵制裁措施。第三,美國正推動產業供應鏈從大陸移出,這對台灣半導體市場所帶來相應影響更為直接。尹啟銘強調,台方必須有對策。 去年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後,島內出現擔憂半導體業“去台化”的言論,尹啟銘認為,台積電確實不可被取代,因此沒有“去台積電”的問題;但當它變成真正的跨國公司,大家對台灣的依賴就可能減少一點。而日前,美國《紐約時報》引述台積電員工的話表示,他們擔心亞利桑那廠的美台員工融合問題。台灣工程師工時長,周末輪班,美國人可能不願意這樣做。 尹啟銘出生於1952年6月,2008年5月就任台“經濟部長”,規劃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中國時報》27日稱,尹啟銘畢業於計算與控制系,大學曾修過3學期的半導體課程,後來從工業局幹起,歷任“經濟部長”及“經建會主委”等職務。卸下公職後,尹啟銘到大陸進行半導體產業調研,對大陸產業發展進步之快留下深刻印象,也開始對台灣半導體發展有一點擔心。後來他寫了策略規劃建言,卻被當局束之高閣。這讓他發現,原來台當局不像表面那樣重視半導體產業,為此他遍尋數據,結合自己經驗,耗時一年半寫出這本《芯片對決》,希望避免在“美國優先”的戰略下,讓台灣淪為“祭品”。 【編輯:李雪萍】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