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國台辦:“灣灣”是很多大陸民眾對台灣民眾的昵稱,萌萌的

分享到:
2022-01-26 15:2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月26日電 1月26日上午,國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朱鳳蓮回應近期涉台熱點話題。

記者提問:第一個問題,長沙台協前會長林懷日前因違反“選罷法”被判刑,這讓大陸台商團體感到很憂心,有人表示這不利於兩岸交流,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日前表示,台“邦交國”歸零是早晚的事,對此有何評論?第三個問題,您剛剛用客家話問候,確實會讓台灣民眾有親切感,但兩岸在交流感受上還是存在一些差異。比如,大陸民眾友善稱呼台灣民眾為“灣灣”,但這個詞近期在台灣一個票選中被選為“最不可接受詞彙”,有網友認為有貶義和“統戰”意味。其實大陸影視娛樂文化在台灣很流行。未來大陸方面怎樣加強兩岸青年交流,消除類似矛盾?

朱鳳蓮:第一個問題,關於台商被民進黨所謂“法辦”的事。我們密切關注有關動向。民進黨當局沉迷於政治操弄,編造種種藉口打擊參與兩岸交流合作的台灣團體和人士,製造“綠色恐怖”,製造兩岸敵意對抗,破壞兩岸關係,禍害台胞利益。我們強烈譴責民進黨當局栽贓陷害有關台胞。警告民進黨當局,多行不義必自斃。

第二個問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祖國統一大勢。民進黨當局謀“獨”挑釁,逆歷史潮流,出賣中華民族利益,損害台灣民眾利益,徹底失敗是早晚的事。相信所剩無幾的台所謂“邦交國”終將認清大勢,站到歷史正確的一邊。

第三個問題,首先我必須指出,這家媒體發起所謂“最不可接受詞彙”的票選居心不良,很有誤導性。

兩岸民眾由於生活環境和流行文化不同,在一些習慣用語上存在差異,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比如“土豆”,大陸很多地方也叫“馬鈴薯、洋芋”,而在台灣指的是“花生”,再比如“窩心”這個詞,在大陸指受委屈、難受,在台灣指暖心、心裡很舒服。“灣灣”是很多大陸民眾對台灣民眾的昵稱,有一種萌萌的感覺,遺憾的是在台灣卻被一部分人故意污名化了。

隨著兩岸交流漸趨緊密,我們相信人為製造的藩籬漸被拆除,兩岸民眾越來越能讀懂對方的用語習慣,越來越瞭解不同用語背後的故事,進而一起碰撞出新的火花、新的文化內容,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繁榮、多元和創新。我們希望民間和基層的交流為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提供更多內在動力,將一如既往為兩岸交流合作創造有利條件,鼓勵兩岸民眾擴大交流,加深理解,增進認同,一起弘揚善的力量,正義的力量。也希望兩岸民眾都要提高警惕,絕不被民進黨當局、綠營網軍和特定媒體帶亂節奏、帶偏方向,加深誤解和偏見。

【編輯:俞丹鳳】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菲律賓“鬧海”戲碼不斷 是要試探中國海警新規底線?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讓科研能夠在現實的生活中應用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要“搶”人才 也要有舞台
聽澳門特首賀一誠談談什麼是“澳門的底氣”
從“坐一天”到“睡一覺”,香港新開通的“夕發朝至”動臥列車體驗如何?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 “機遇灣區”生機勃勃
港澳一家親!澳門特首:香港永遠是澳門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