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推880億出口補助,島內企業憂“看到吃不到”香港新聞網4月23日電 為應對美國所謂“對等關稅”衝擊,台灣民進黨當局日前正式推出了880億元新台幣的“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但結果卻遭到島內的批評,島內很多不少傳統產業的中小企業擔憂,這個補助大概率是“看得到吃不到”。 台“行政院長”卓榮泰(中)4月15日率台灣經濟部負責人郭智輝(左)、台灣衛福部負責人邱泰源(右)赴立法院備詢。卓榮泰表示與美國關稅談判已備妥策略方案,隨時準備啟動向美方提出。台灣“中央社”資料圖 據台灣《聯合報》4月22日報道,台“行政院長”卓榮泰21日核定880億元新台幣產業支持方案,聲稱預估1.2萬家企業受惠;農業金融的貸款支持方案,預估受益戶數可達1.56萬戶。 報道稱,台“行政院”日前拍板上述方案,提供20項措施,包括工業部門貿易融資利息減碼、輸出保費優惠、中小微企業貸款放寬、研發轉型補助以及協助企業爭取海外訂單等,約700億元新台幣;農業部門則提供農業貸款利率加碼補貼、強化外銷冷鏈體系,以及擴大島內外營銷活動,約180億元新台幣。 台“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聲稱,這次調整特別提供“雨天擴大撐傘”,使企業應對衝擊的調度資金更充裕,并放寬部分措施的申請資格認定,讓更多受美關稅政策影響企業可適用。 台“經濟部”稱,將以從寬、從簡、從速原則推動“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針對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及開拓多元市場這三大方面提供四項措施,希望減少產業衝擊、提升產業競爭力、強化產業韌性、開拓多元市場等。 不過,島內對此并不看好。台灣華梵大學特聘教授、中華貨幣金融協會理事杜震華22日撰文稱,事實上,每次遇到產業災難時,台當局提出的應對方案幾乎雷同,輔導救助方案的設計能力實在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而全台有約16萬家製造企業,這次“對等關稅”影響的層面廣泛,如以總額880億元新台幣來計算,平均每家企業只能獲得55萬元,“可說是杯水車薪,難濟於事”。 杜震華說,美國對台課征32%的高關稅完全在台灣可承受範圍之外,“若狀況持續,今年經濟負增長已可預期,失業率也將明顯提高”。 杜震華建議,民進黨當局應盡快對美談判降稅,且必須找出籌碼來談。其次,若美國要求台積電進一步投資美國,必須要求美國承諾不幹預其經營,特別是技術轉移,以免真的變成“美積電”。此外,美洲許多國家“對等關稅”都只有10%,台灣企業也可以前往投資以轉進美國市場。 與此同時,島內不少傳統產業的中小企業也紛紛擔憂補助“看得到吃不到”。 台灣機械公會代表稱,當局提出金融支持紓困, 但應該跟現在本身公司信貸脫鈎,不然就是“看得到吃不到”,因為有的廠商沒有抵押品,或有原有貸款,“紓困方案是否還能適用?政府要有清楚指引”。 台中市太平產業園區廠商協進會創會理事長郭璦玫表示,島內機床供應鏈已有80年基礎,去年年底有很多供應廠商不做了,供應鏈出現斷鏈,如果美國關稅再談不攏,台灣可能出現停滯型的通貨膨脹,導致經濟蕭條。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常務監事林鬆益說,島內機床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與韓國,現在出口美國,日韓是零關稅,台灣是4.4%,但美國關稅調漲後,台灣32%,日本24%,韓國25%,“關稅差距拉大,機床競爭力又萎縮,加上匯率貶值,雙重壓力,台灣的產業發展是岌岌可危”。 台“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稱,製造業是就業的根本,台灣中部製造業產值高達5萬多億元新台幣,當局不可過度偏重半導體產業,必須確保製造業持續穩定發展。 新北市土城廠商協進會理事長鄭立雄表示,要紓困的話多少錢都不够,但是當局給錢只是一次性,“我們業者要的是工作,不只是錢”,希望後續能有一些法規的鬆綁,畢竟如今國際形勢太難預測,廠商心中也緊張。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反複無常,企業無所適從,全球經濟與產業發展不確定性增強,別說台“主計總處”原先預測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率達不到3%,現在恐怕連拼1.5%都有困難。 金仁寶集團總裁許勝雄稱,大企業還有應對能力,但對很多立足台灣的中小企業來說,可能會支撐不下去,“880億元協助方案,應再加碼兩倍、三倍”。 台灣銘傳大學副教授楊穎超22日撰文稱,長期以來,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夾在中間的大陸台商如何受影響值得關注。根據台灣工業總會的一項調查,雖然貿易戰打了很久,但還是有七成多的大陸台商對未來前景抱有期待,超過五成打算固守大陸工廠。而從賴清德當局的一系列操作來看,在美國對防堵大陸貨物四處喊話後,民進黨從宣示“脫中”到實際規範“洗產地”等政策,表態不遺餘力。因此可以想見,880億元新台幣的產業支持方案應該不會普遍惠及還想留在大陸的台商。 上述文章表示,長期以來,不論實際政策如何,台灣海基會都會表現出關懷、照顧台商的樣子,“現在是否該再加把勁,為貢獻貿易順差最大的大陸台商辦點實事?” (完) 【編輯:豐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