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季度GDP增長超預期 專家:未來需擴大內需香港中通社4月1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李彥洲)2025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延續了去年四季度的復甦勢頭,多項經濟指標超出市場預期,展現出向新向好的開局態勢。 這是2月23日拍攝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外貿集裝箱碼頭。新華社圖片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1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經濟數據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既高於去年全年5%的增速,也高於去年四季度5.3%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從一季度數據看,中國經濟起步平穩,開局良好,高質量發展穩中有進。 外媒注意到,中國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高於此前預期的5.1%。這一增速延續了自2024年底以來的經濟復甦勢頭,得益於一系列廣泛的政策刺激措施。 對於中國第一季度GDP增長超預期,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16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這樣的成績,還是非常難得的,特別是在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的風潮中,中國仍然保持了這樣的增速,對世界經濟而言都是難能可貴的。中國再一次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引擎”。 劉春生指出,當下中國經濟還是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和挑戰,其中最重要的,很顯然是來自於特朗普對中國的一系列關稅措施,這些很可能會擾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整體外圍環境,也會影響到中國的對外貿易,包括給跨國公司的投資決策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這些政策的負面因素,可能會在未來幾個季度逐漸顯現出來。所以對中國發展而言,是不能掉以輕心的,後續可能還是要持續的發力。 “當下國內需要把經濟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提振內需,擴大消費和投資,想辦法擴大多元化的市場,盡量把外部的負面影響和衝擊降到最低。”劉春生說。 有分析認為,今年以來,中國政策措施加力擴圍,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顯效,推動今年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不過,隨著美國於4月初加徵“對等關稅”,二季度出口可能面臨較大挑戰,擇機推出增量政策的必要性上升。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認為,開年經濟運行平穩,盡管外需有所放緩,但政策發力對內需形成提振。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預計,二季度國內宏觀政策進入集中發力期,政策將重點聚焦“振消費、穩樓市、穩股市、促民企”等關鍵領域,通過政策協同暢通國內大循環。預計貨幣政策重心將由一季度防風險轉向穩增長,降準先行、降息隨後,促消費結構性工具將較快出台。四月份政治局會議將是增量政策出台的重要觀測窗口。 關於下階段宏觀政策發力方面,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建議,一是積極擴大內需。二是紓困出口相關產業,穩定就業市場,強化民生兜底保障。三是將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的動力,提高經濟潛在增速。(完) 【編輯: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