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深度專訪李成:關稅大戰被孤立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分享到:
2025-04-12 23:5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12日電(記者 李明珠) 執政兩個多月來,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舉世震驚的“關稅戰”,引發國際社會多方批評。香港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李成11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指出,美國與全世界對著幹,這場關稅戰衝擊了美國的國際信譽度,被孤立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李成(香港中通社圖片)

自上任以來,特朗普政府不斷揮動“關稅大棒”,在全球範圍內製造巨大混亂,帶來諸多不確定性。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如何改變世界格局?中國是否能夠應對美國的高關稅政策?特朗普的政策將對美國產生何種影響?香港中通社記者就有關問題對話李成先生,摘錄如下:

美國與全世界對著幹 中國早有準備足以應對

記者:中美圍繞關稅貿易過招不斷,外媒形容中美進入鐵腕博弈階段,您是怎麼評價當前的情況?中國是否能夠應對美國的高關稅政策?

李成:與其說這場貿易戰是中美博弈,還不如說是美國與全世界對著幹。可能美國最關鍵的還是要針對中國,但目前來看證據不是特別充分,而且美國的關稅政策還在不斷變化中。

不過,應對美國的威脅,中國已經做足充分準備。我們回過頭來細看,十多年前提出的“一帶一路”以及近年提出的“雙循環”,都顯示了中國決策者的遠見卓識。在一定程度上講,這些都是不得不做出的重大佈局。因為世界經濟增速減緩、全球經濟結構出現變化、中國經濟結構性變化都促使中國經濟轉型,但好在中國有巨大的市場來周旋,經過這麼多年,我們看到中國在面對風險時已經有所准備。

從本身來看,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廣闊的市場,城市化程度還有空間。中國只要增長1%的城市化,將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刺激。中國GDP的增長保持5%左右,但人均GDP還在上升,這對中國來講是一個極大的優勢。

隨著這些年來美國內政外交的不確定性,中美關係並不是中國戰略的重中之重,盡管中美關係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雙邊關係,但中國的外交重心開始向東南亞國家、歐盟轉移。

貿易戰對雙方來講是雙輸的,中國當然不願意見到這種局面,不願意與美國“脫鈎”,但現在要求“脫鈎”的是美國。總體來看,中國的處境要比美國好得多。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態度是奉陪到底,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受訪者出席德爾斐經濟論壇

美國內部的混亂、世界的混亂還處於早期的階段

記者:特朗普的政策會對美國和世界格局產生什麼影響?

李成:現在美國股票市場快速下滑,美國的中產階級在股票上損失極其嚴重,這還僅僅是剛開始,美國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特朗普的所作所為會加劇美國的通貨膨脹。美國的勞工階級本以為特朗普的政策能够幫助他們,但最後卻造成了通貨膨脹,加⼤美國經濟陷⼊滯脹的可能性。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現狀形成衝擊。

現在說美國是不是會進入經濟衰退,可能還為時過早,但從長遠來講,特朗普這種經濟政策是有損於美國的。特朗普關稅戰的前兩天時間,就有5萬多億美元消失,納斯達克進⼊熊市。現在最令人擔心的是如果美國的股票市場繼續往下走,同時美國的經濟出現衰退,美國中產階級是沒有儲蓄的,他們的生活會馬上改變,這將產生一個問題:在明年中期選舉和2028年大選中他們是不是還會選支持特朗普或共和黨。

問題是美國內部的混亂還不止於此,特朗普所進行的內部改革,對美國官僚體系、教育、文化等各行各業的衝擊極其巨大,這勢必會在美國造成很大的混亂。美國還有很多根本性問題,兩黨你死我活的鬥爭不會消失、貧富差距會進一步拉大、移民政策的分歧、種族矛盾、女性墮胎權等爭議,都極其尖銳,很難解決。

尤其要注意的是,這是特朗普第二次當選,如果說他第一次當選是偶然的,第二次當選則反映出美國整個社會的變化,所以說,特朗普是時代的產物,是美國混亂的症狀,而非造成這些混亂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沒有特朗普的美國也會出現很多很難解決的問題。

除了美國國內混亂之外,特朗普政府還在國際上得罪了盟友,以出人意料的速度破壞了美國的盟友體系。

總體來看,曾經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已經消失了,我們將面對一個非常不確定的、非常混亂的階段,美國內部混亂、世界混亂正處早期階段。

受訪者供圖

被孤立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記者:在中美博弈下各個國家會如何站隊?

李成:從外交的戰略來看,對一個國家尤其是大國來講,最怕的就是被孤立,現在要怕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首先,這場關稅戰的“肇事者”不是中國而是美國,美國最初以中國未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為由,對華加征關稅,但其實在芬太尼問題上,中國願意與美國合作,就此而言美國對華發動關稅的理由非常不充分,可謂十分離奇。

其次,這是場針對全世界的關稅戰,包括美國傳統的盟友,這場關稅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衝擊了美國在世界的信譽度,讓美國的軟實力、國際信譽度遭受極大損害,這是難以彌補的。

儘管現在一些國家想和美國進行談判,但這不能說明這些國家對美國保留幻想,而是各個國家戰略定位不同,也有不同的思路。

中國認同多極化,尊重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和經濟,中國不會要求這些國家站隊,而是讓他們自己來做判斷。中美貿易戰或者是關稅大戰,被孤立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這一點必須要釐清。

受訪者供圖

中美關係的變化是結構性原因

記者:中美博弈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李成:特朗普是極其不靠譜的美國領導人,這在我們有生之年是第一次遇見,在美國的歷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但是,他是美國巨變的產物,不是原因。

基於同樣的分析,中美關係緊張與美國領導人是誰關係不是特別大,而是美國所謂的結構性問題。美國認為中國對他們而言是威脅和挑戰,在美國看來,全球化沒有給美國帶來好處,只給中國帶來了好處,美國還認為中國要取代美國,中國的制度對美國形成了威脅。這一看法在美國兩黨甚至國內形成了普遍共識,認為美國處於吃虧地位的美國人,大有人在,這些結構性的問題,不會短時間內消失。

特朗普本身也充滿矛盾,一方面他把中國作為主要的對手,但另外一方面,他也認為無論是外交還是國內經濟政策跟中國的合作是他未來幾年的關鍵,所以他釋放出的信息非常混亂,難以辨別真假。

而且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會受制於他的團隊,其以“鷹派”為主的團隊會製造一些事端來“綁架”特朗普的政策。所以,未來特朗普還會釋放真真假假的消息,不能排除他會對中國示好,但他的“不靠譜”會作出一些使人大跌眼鏡的行為,中美關係還將面臨挑戰。

中國要做好兩方面預設。第一,美國在關稅上一直跟中國對著幹下去,這種可能性有,但更大的可能性是特朗普到了一定時候因為沒有得到實質的利益而收手,他一直想到中國來,由此不時對中國大講好話。但中美的問題是結構性的,這不能完全改變。因為中國崛起是歷史性的事件,美國很多人很難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我相信美國最終有可能接受這一事實,但還需要時間。

特朗普對待中國的方式就像一種“悖論”。一方面,他認為中國發展太快了而且是以美國的利益為代價,但同時他又羨慕中國的經濟發展,羨慕中國的模式,預計這種“悖論”的態度在未來的幾年中會持續。對中國而言,特朗普的“悖論”不僅是挑戰,也是機會。(完)

【編輯:李明珠】

視頻

更 多
中通社專訪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政府與青年的溝通越来越緊密
港科大研全球最小手術機器人 未來的“醫生好幫手”
香港特區救援隊緬甸救災返港 李家超點讚:你們是全港市民的驕傲
大學裡的這間RISC-V實驗室 能否為香港的芯片產業帶來新轉機?
過癮又安全的VR拳击遊戲颠覆电竞赛场 自動跟隨的飛行相機將重新定義自拍
【通講壇】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再加徵50%關稅 專家:這沒什麼太大區別了
【通視街採】全球股市崩盤 香港股民怒罵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