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國際首次!中國科學家測得月球背面月幔水含量

分享到:
2025-04-10 08:5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10日電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科學家利用嫦娥六號月球樣品,首次測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於2微克/克,表明月球背面月幔非常“干”。此項成果將為更好開展月球起源與演化相關研究提供有力支撐,相關論文9日已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自然》審稿人認為,此項研究首次測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具有高度的原創性,是該研究領域中一項意義重大的發現。

據介紹,月幔處於月殼與月核之間,位於月球表面以下約60千米至1000千米處。月幔水含量在揭示月球起源、岩漿活動、資源環境效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嫦娥六號月球樣品研究結果表明,月球背面月幔比正面月幔更“干”。(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供圖)

“學術界普遍認為,約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原始地球,拋射出的物質經過重新吸積形成了月球。由於撞擊過程伴隨著極高的溫度,月球‘理應’極度貧水。”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森說,但近20年來,學術界一直存在月幔富水和貧水的爭議。

嫦娥六號任務從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采回了人類第一份月背樣品,為認識月幔水的時空演化提供了重要機遇。

“月球演化過程中,一部分月幔岩石通過熔融形成熔體,部分熔體被運移到月表形成玄武岩。因此,利用這些玄武岩,中們可以探究月幔的奧秘。”胡森介紹。

此項研究中,團隊選取嫦娥六號月球樣品中的玄武岩岩屑開展月幔源區水含量研究。結果顯示,嫦娥六號玄武岩的月幔源區水含量僅為1至1.5微克/克,是已報道數據中的最低值,表明嫦娥六號玄武岩的月幔源區比月球正面月幔更“干”,其原因可能是南極艾特肯撞擊事件改造了月幔源區的水。該研究結果為月球大碰撞起源假說以及月球的後續演化提供了關鍵制約。  (完)


【編輯:淩玉輝】

視頻

更 多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通講壇】特朗普又變卦?專家:他對貿易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