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強推iPhone在美生產 美科技媒體:純屬幻想香港新聞網4月9日電(編輯 張依珊)繼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公開宣稱數百萬美國人將擰螺絲造iPhone後,當地時間4月8日,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絕對相信”蘋果可以在美國生產iPhone等其他設備,“我們有勞動力,有資源來做這件事。”然而對於白宮希望iPhone在美生產一事,不少專家都直言“很難”、“幾乎不可能”,404Media、AppleInsider等科技媒體更直言“純屬幻想”。 圖為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一家蘋果門店。圖源:新華社 首先是供應鏈的問題。蘋果供應鏈官網首頁赫然寫著:“加州設計,全球製造。”《華盛頓郵報》直言,iPhone在諸多方面堪稱全球化供應鏈時代的終極象征。它由高薪聘請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在加州設計,但組裝環節依賴中國和印度的工廠,零部件則來自全球眾多供應商,每家供應商自身又擁有複雜的供應鏈網絡。而目前,無論設備在何處組裝,處理器、屏幕、攝像頭、存儲芯片等零部件仍需從全球各地進口。“因為在美國公司或製造工廠中找到有效的替代品的可能性極小”,科技媒體AppleInsider直言,iPhone的整個供應鏈並不存在於美國,若想重建本土供應鏈,大部分必須從頭開始。 科技媒體404Media也表示,即便被大肆宣傳的“美國組裝”Mac Pro,其部分生產也已遷回中國和泰國,而且其原材料開採自全球各地,零部件製造同樣遍布多國。若特朗普關稅政策持續下去,蘋果可能會開始從美國製造商採購更多的材料和零件。但其供應鏈極其複雜,橫跨各大洲,歷經數十年打磨,絕非一兩年就能重塑。 勞動成本也是iPhone在美生產成為“幻想”的重要因素。404Media報道指出,蘋果文件顯示,其製造合作夥伴目前僱傭至少140萬工人,供應商總數超320家。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宣稱蘋果將在美國實現“自動化”,美國工人則從事輔助工作。但實際上,雖然蘋果生產線自動化程度正在提升,但進展緩慢——多數產品仍依賴手工組裝,且能否建造出讓 iPhone製造自動化的機器和工廠仍是未知。 但是美國的勞動成本相當高昂。回流研究所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2年美國機器操作員平均年薪4.3萬美元,而越南同行年薪不足5000美元。協助科技企業回流美國的波士頓工程公司去年一份報告顯示,回流不僅是遷移生產線,往往需重新設計產品與製造流程。許多原本為海外低成本、體力勞動而設計的產品必須改造以適應自動化生產。此外,企業還需重建本土供應鏈……面對老齡化人口與技能缺口,製造商必須投資員工培訓或採用減少人力依賴的技術。 人才儲備也是一大難題。404Media報道稱,台積電2023年曾坦言,美國本土“熟練工人嚴重不足”,需依賴持特殊簽證的台灣移工才能完成工廠建設。富士康曾在威斯康星州獲得數十億美元補貼後卻徹底廢棄工廠,當地一位主管表示,“要真正建立人才庫,僅靠當地的勞動力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報道還稱,深圳街頭隨處可見手持顯微鏡和精密焊槍的路邊攤,提供iPhone主板級維修服務。美國頂尖的手機維修師也掌握微焊技術,但這是小眾技能,而且全美只有少數維修專業人員在教授這項技能。更別說,美國工人願不願意從事這樣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據報道,台積電美國廠“水土不服”、員工抱怨連連的新聞時常爆出,加班強度、服從文化等原因,讓許多美國人望而卻步。 受“對等關稅”影響,過去4個交易日,蘋果股價下跌了23%。與此同時,恐慌性搶購正在美國發生。大量的美國消費者正趕在價格上漲前,湧向門店搶購智能手機、平板、電視等電子產品。多位行業專家指出,蘋果將不得不提價以抵消成本上漲。一份報告預測,2025年9月iPhone的價格將上漲43%。不少經濟學家和分析師估計,若關稅持續,一部售價1000美元的iPhone可能漲價250美元甚至更多。 另有消息稱,3月27日至29日期間,5架滿載iPhone和其他產品的貨機從印度起飛,直抵美國。這是蘋果為規避特朗普所謂“對等關稅”而進行的緊急行動,蘋果美國倉庫目前已儲備超過150億美元的iPhone庫存,相當於去年第四季度美國市場銷量的三倍。作為潛在的短期應對措施,有知情人士稱蘋果將擴大印度iPhone產量以供應美國市場。但有分析師指出,由於僅靠印度產能無法滿足全球需求,大量iPhone仍需在中國組裝。 “iPhone美國製造很難。”《華盛頓郵報》稱,就連搶購手機的美國消費者都坦言美國無法回到製造業大國時代。AppleInsider則直言,即使蘋果奇蹟般地實現在美採購所有零件,工廠立即開工,熟練的勞動力奇蹟般地出現,但這也將導致成本飆升,美國消費者可能無法忍受。(完) 【編輯:張依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