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迴旋鏢:1958年的鉛筆,1980年的弗里德曼,1987年的里根……

分享到:
2025-04-08 17:1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8日電 1958年,美國經濟學家倫納德·里德(Leonard Read)發表《鉛筆的故事》(I, Pencil),通過一支鉛筆的“自述”,以小見大地揭示了市場經濟的奧秘,強調了個體自由、分工協作和“看不見的手”的力量。它不僅是一篇經濟學散文,更是一曲對人類創造力和市場機制的讚歌,一部自由市場理論的“啟蒙聖經”,其對理解市場經濟和自由主義思想具有深遠影響。

新華社資料圖片

22年後的1980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電視節目《自由選擇》中,引用并擴展了這一故事,闡釋了市場經濟中價格機制與分工協作的奇跡,強調自由市場如何通過無數個體的自願合作,實現複雜商品的高效生產。

節目中,弗里德曼舉著一支鉛筆娓娓道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獨自造出這支鉛筆。這話很誇張嗎?一點也不。一支鉛筆,木頭可能來自華盛頓,砍樹需要鋸子,製造鋸子需要鋼材,冶煉鋼材又需要鐵礦……筆芯的石墨來自南美,橡皮擦的橡膠是馬來西亞提供的,馬來西亞之所以有橡膠,是因為英國政府的貨運貿易把橡膠從南美帶到了馬來西亞;還有鉛筆的油漆、膠水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一個人在控制,任何一個政府都無法組織這樣的生產,一切都是自由市場價格機制在神奇地發揮作用,讓它們高效地組合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讓全世界觀點不同、信仰不同的人因為價格的神奇作用,可以彼此協同合作。”

2025年4月7日,美國政府效率部門負責人、全球首富馬斯克轉發了弗里德曼的“鉛筆視頻”,此舉被大眾認為是公開反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就在當天,《華盛頓郵報》援引兩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在過去的周末,馬斯克直接向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了撤銷新關稅政策的呼籲。報道稱,馬斯克的嘗試沒有成功。

巧合的是,也是在同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段據信是美國前總統里根在1987年4月25日發表的一段廣播講話。經歷過美國上世紀大蕭條時期的里根在講話中警告稱,1930年通過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使當時正在蔓延的大蕭條進一步惡化,并“阻礙了經濟復甦”。

在視頻中,里根警告說:“要知道,當初有人高喊‘對外國貨加征關稅’時,表面看來像是愛國之舉——保護美國產品和就業。這種保護短期或許有效,但注定難以持久,最終只會:首先,本土產業開始依賴政府保護,靠著關稅這把保護傘,企業不再競爭,管理創新與技術革新荒廢,而這些恰是立足全球市場的關鍵。與此同時,更糟糕的是,高關稅必然招致別國報復,貿易戰硝煙四起,結果就是關稅層層加碼,貿易壁壘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少。很快,關稅帶來的價格虛高,助長低效生產和管理混亂,民眾停止消費。最慘的還是結局,市場萎縮崩盤,企業倒閉,產業關停,數百萬人失業。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慘痛教訓讓我初到華盛頓時便立誓,絕不讓保護主義立法再毀掉美國繁榮。踐行承諾并不容易,如今國會仍有人像20世紀30年代那樣,為短期政治利益,不惜賭上國家長期繁榮,討好某些特權集團。”

轉發這段視頻時,毛寧在貼文中稱,“1987年的演講在2025年找到了新的意義”。在評論區里,有中國網友留言:“這是歷史的迴旋鏢啊”、“就說快樂教育毀人不淺吧,美國人連200年的歷史都沒學明白。”

值得注意的是,里根也是特朗普經常掛在嘴邊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一向把自己比作是里根。而且,特朗普與里根也的確存在一些共性。首先,他們都被刺殺過。其次,他們都是外來者。特朗普不斷重複的那句“讓美國再次偉大”,也本就是里根的口號。

儘管特朗普常以里根的“接班人”自居,但兩人的改革路徑截然不同。里根以減稅、放鬆資本管制為核心,推動全球化,其政策被視為“里根革命”;而特朗普則以“美國優先”為旗號,高舉保護主義大旗,成為“反全球化”的代表。

從里德的鉛筆寓言到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場宣言,再到里根的“歷史回響”,今日的美國似乎陷入了一個政策輪回,而一場關於自由市場與保護主義的全球辯論也再被點燃!(完)


【編輯:紀東】

視頻

更 多
他們在香港開了一間“4D藝術博物館” 用一個晚上帶觀眾感受中華文化四千年
如何用短視頻展現香港魅力?十部優秀作品告訴你
中通社專訪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政府與青年的溝通越来越緊密
港科大研全球最小手術機器人 未來的“醫生好幫手”
香港特區救援隊緬甸救災返港 李家超點讚:你們是全港市民的驕傲
大學裡的這間RISC-V實驗室 能否為香港的芯片產業帶來新轉機?
過癮又安全的VR拳击遊戲颠覆电竞赛场 自動跟隨的飛行相機將重新定義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