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版小攤經濟:香港城市化下的煙火氣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4月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在香港一些街道上,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模塊化迷你小店鋪。在這些小盒子里,有清晨就出攤賣水果的六七十歲老夫妻、有中午才開門賣衣服的中年阿姨、也有下午才來開鋪修電器的爺爺、還有臨近夜晚放著老CD音樂慢慢收攤的大哥。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疫情後加大力度發展旅遊經濟,當中小攤經濟再被提出;所涉及問題除了經濟外,也關乎城市文化。 不少人認為,香港城市規劃的獨特之處恰恰在於城市化和煙火氣的結合。當你走在高樓林立的街道上,可能再多走一個路口,就是規劃有序的小攤街市。 灣仔的機利臣街,賣花、賣衣服、賣水果的小攤種類齊全。當中,永誠水電淩師傅1975年就開始擺攤,他對記者介紹,租下這個攤位每月2000港元,對他來說比較容易接受,很多門店鋪疫後都因租金太貴關門了。自己生意雖能負擔得起,但也沒之前那麼好。政府每天早上10點會來查牌,這個固定攤檔牌照是政府的,現在沒的買,牌也越來越少。 之所以說“限量版小攤經濟”,是因為真的限制數量。 社會對小販擺賣活動意見不一,部分認為可為市民帶來便利,並具本土特色;但有不少指易造成阻塞、環境滋擾、或衛生風險。 前巿政局自1970年代初起,在一般情況下已不再簽發新的小販牌照。2009年初落實小販發牌政策檢討後,至2012年完成簽發61個新的流動和218個新的固定攤位小販牌照。 翻查2010年文件,固定攤位小販牌照每年1980港元;流動小販牌照方面,流動車每年收18480港元、冰凍甜點每年2100港元、其他類別為980港元等。 隨後,政府在2019年及2022年,合共推出540個空置固定小販攤位以供申請。目前,香港共有4885個持牌固定小販,244個流動小販;當中逾七成固定小販年過60歲,達3565人;流動小販近九成都是60歲以上。 固定牌照可以繼承或轉讓,流動牌照則不可以。相對於固定攤位,可以見到流動攤位是少之又少。 大家最常見的是賣紅薯、板栗、鵪鶉蛋的一對老夫妻在銅鑼灣一帶遊走,一個紅薯要50港元左右,不少人推測他們年收入要過百萬;東涌也有一個大爺,請了兩名員工,一人負責烤紅薯,一人負責炒栗子,自己則坐在後面抖腳看報紙。 但也有打擦邊球的情況。在灣仔街市附近街道上,一個75歲的爺爺自己坐在0.5立方米左右修手錶的工具箱旁。他對記者說,自己沒有牌照,但也沒有警員來驅趕他,猜測是他不售賣食品,如果是食品可能就會更嚴格。 隨著要發展旅遊業,政府也重視起“小攤經濟”能起到的作用;包括廟街的翻新、偶爾在維港邊開展限時小攤活動等。 但政府去年底最新風向仍看似無意調整小販發牌制度,認為現時已有既定機制,在平衡各方需要及符合政策目標下,足够吸引旅客。(完) 【編輯:馬華】
|
視頻更 多
亞洲三項鐵人錦標賽香港開賽 過百位精英運動員雨中激情競逐
馬場黃金兩餸飯 清明祭祖也潮流
為什麼需要愛國教育?卓永興:中華民族是我們的根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