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來論】魯寧:特朗普“對等關稅”開打 各國能“抱團”應戰嗎?

分享到:
2025-04-03 15:3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美東時間4月2日起,特朗普“對等關稅”戰火力全開。當天下午,特朗普簽署對等關稅行政令,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同時對中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10%基礎上加征更高關稅。其中,對中國征收的對等關稅稅率為34%。鑒於特朗普此前已對中國加征兩輪共20%的關稅,算上本次再加征34%,針對中國的關稅累計已達創記錄的54%。

這是特朗普今年1月重入白宮後,迄今為止宣布的最大規模的新關稅政策,美其名曰“阻止他國剝削美國”。

在對等關稅戰的炮火硝煙中,美國股市率先遭受衝擊,華爾街三大股指遭受重創。中國股市今天開盤後也出現震蕩盤整,但至少到今天午盤,扛住了關稅戰的巨大衝擊波而未受重創。這說明中國股市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對特朗普2.0版關稅戰的心理抗壓能力和實際應對能力已今非昔比。

戰火已開,各國尤其是中國如何應戰?國內外輿論極為關注,整合梳理現有資訊,筆者作一粗略分析:

一,中方應戰不會僅僅以“關稅對關稅”

與8年前中方倉促應對特朗普1.0版關稅戰不同,中方這一次作了全方位充足的備戰。既針鋒相對,又因勢利導;既作出“一對一”反制,又作出“多對一”安排;既出手果斷堅決,又有理有節。拿捏反擊時機、靜觀對手反應、注重反擊效果、避免為了面子作衝動性反擊而失去理智。下面僅就上月下旬以來,中方在經濟、金融、外貿、外交、軍事、論壇等各個領域的一系列直接和間接反擊舉措作一簡要梳理:

1,提前公佈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先期公佈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物流指數等一系列能反映經濟運行趨勢的先導性數據。由於統計數據普遍好於國內尤其是國際機構預期,并與人們實際市場感受契合,等於提前告知世界尤其是美國,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結果肯定好於各方估計,4月份經濟運行繼續趨好上行也已提前鎖定。把自已的事情辦好,這是中國從容應對關稅戰的最大資源和底氣。

2,財政部發行5000億特別國債,用於充實四大國有大行一級資本金,新釋放40000億增量信貸額度,告訴美國中方應戰彈藥充足够用,後續仍有餘量可以隨時加碼。

3、頒行全力支持外貿發展系列新政,頒行服務貿易系列政策,電商產業園試點從7省擴大到全國……“穩貿興貿強貿”同步發力,告知美方,若高關稅導致中方輸美渠道阻塞,中方穩外貿保就業多措并舉,有多個替代方案。

4,密集開展全方位外交,歐洲、東南亞、中東、東北亞多層面覆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多國政要及歐盟政要密集訪華商議中歐經貿合作,應對特朗普關稅戰。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談、中日高級別對話、中日韓三國貿易部長會談,中日韓高層次廣覆蓋的經貿合作重新啟動。何立峰副總理與美國貿易代表視頻會議,儘管未獲實質性突破,卻向世界傳遞出中美“貿易和解”的大門仍然暢開的清晰信號,達成階段性妥協并非沒有可能。還要另提一筆:據多家港媒及東南亞媒體披露,中國領導人本月中旬還要出訪越南、馬來、柬埔寨三國……越南(對等關稅稅率46%)和馬來都是這次對等關稅重點打擊對象,馬來還是東盟今年的輪值主席國……

5,據東南亞媒體披露,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近日已“暫停”中資企業赴美投資辦廠的備案與審查,與特朗普鼓吹的“到美國辦廠不征稅”反向而行。

6,中國高層發展論壇、博鰲亞洲論壇、習主席會見國際商界領袖等等密集進行。闡明中方態度,重申中方立場,爭取國際輿論,凝聚市場信心,爭取形成抵制特朗普關稅戰等單邊主義行徑的“國際統一戰線”。

7,連續兩天,“海峽雷霆--2025A”超大規模、超高層級軍演震撼登場,首先當然是警告賴清德等台獨勢力別走得太遠,卻又“醉翁之意不為酒”……短短10天之內,成飛六代機殲-36三次試飛,震耳欲聾的咆哮聲對常人是噪音,對能聽懂的人是警告:其話外音是,中方不但擁有反擊關稅戰的經濟基礎,而且還有捍衛經濟基礎的足够軍事實力。

8,前兩輪關稅戰,中方對價值250億美元的以農產品為主的美國輸華商品加征10%-15%的關稅。應對第三輪關稅戰,中方使用對等關稅反擊肯定提前選準了目標,至於立即出手還是擇機而動要看高層決策,但肯定不會讓人們失望。

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對等關稅行政命令 央視新聞截圖

二,各國應戰態度和力度皆不同,抱團應戰幾無可能

歐盟也是這次對等關稅戰的重災區。歐盟應戰嗓音很大,但抱團反擊幾乎難成氣候。原因是歐盟過於鬆散,27個成員國27條心,特朗普玩兒桌下交易、收買利誘、區別對待、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乃高手,歐盟各成員國領導人一對一與特朗普PK都不是對手。當然,一定程度的“關稅對關稅”肯定也是歐盟的必選項。

私底下,日韓一直在與美國談,已對美作了多項讓步,對等關稅日韓稅率相對較低,應該就是日韓提前讓步之“成果”。對美國而言,日韓承擔著遏制中國的“橋頭堡”作用,若下手過重,導致日韓與中國走近,這是老美所不願意面對的。等首輪打擊風暴刮過後,對日韓進一步減免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加墨兩國,分別為美國第一、第二大貿易夥伴國,對等關稅戰對加墨兩國看似毫不手軟,但實際執行另當別論,畢竟三國經濟互相依存度極高,誰都傷不起。當然,在前期已妥協讓利基礎之上,不排除加墨繼續向美作出更大讓利,故而,加墨反擊力度整體有限。

東南亞加稅不輕,但美國作了區別對待。越泰馬印尼四國是對美出口大戶,美國開始“吃大戶”,其餘六國對美順差很少,新加坡還是逆差。整體看,美國為防止東盟進一步倒向中國,暴風雨過後,關稅政策未必會全力執行。

三,關稅戰損失無法提前預估,樹敵之多的對等關稅肯定是短期政策

關稅戰無贏家,已被歷史所證明,但目前各種版本的預測報告皆不靠譜。中國、美國、歐盟及所有參戰方,各損失多少?波及面多大?關聯反應(比如誘發高通脹)有多嚴重?因牽涉面過大、內在關係太複雜,計算口徑又無法統一,中美兩國加歐盟目前都沒有專門的預測大模型來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數據。但有一條倒是毫無疑問:對等關稅現階段只是一種短期政策,隨事態發展變化、各國反擊程度、階段性實施效果評估,特朗普團隊及各主要參戰方,不管是否情願,都得進行調整。試想,若如此蠻橫的政策向中長期延續,別說參戰國,美國自已就受不了!

(本文作者為資深財經、國際政治評論員魯寧,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王少喆】

視頻

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