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屏息以待 盤點美國最新關稅可能出現的三版本香港中通社4月2日電(記者 黎金良)美國總統特朗普新關稅細節預計將於美東時間4月2日下午4時揭曉,全球市場屏息以待。綜合外媒與專家推測,這場關稅風暴可能演變成“三大版本”。 特朗普。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版本一:全面貿易戰——全球經濟的連鎖崩潰 第一種版本假設特朗普兌現競選承諾,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全面關稅,並引發全球報復。白宮已確認4月3日起對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若再疊加10%至20%的普遍關稅,美國將點燃全面貿易戰的導火線。歐盟已準備對280億美元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加拿大總理卡尼直斥美不再是值得信賴夥伴並揚言反擊,墨西哥總統辛鮑姆也暗示聯加抗美。 此版本下,美國消費者首當其衝。美國民主黨籍新澤西州參議員布克在長達25小時的演說中警告,汽車與日常商品價格將飆升,民眾負擔加重。企業如韓國現代汽車可能調漲北美車價,供應鏈斷裂風險上升。日本央行行長上田和夫預測,全球貿易萎縮將打擊經濟增長,意味著全球經濟的連鎖崩潰。 版本二:選擇性施壓與談判籌碼——分化與妥協並存 第二種版本是特朗普採取選擇性關稅,作為談判籌碼,分化貿易夥伴並局部施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透露,關稅設“上限”,可根據各國配合程度調整。印度承諾拉高至250億美元能源與軍購,降低230億美元美國商品關稅,特朗普暗示其可能獲豁免。越南副總理胡德福訪美,計劃縮減貿易順差;以色列則撤銷對美關稅。日本首相石破茂爭取豁免,為汽車業提供融資支持。 此版本下,全球貿易未全面崩潰,而是形成“妥協陣營”與“對抗陣營”。妥協國家如印度、越南通過讓步減輕關稅壓力,未妥協的歐盟、加拿大則面臨更高壁壘,企業轉向亞洲或本地供應商。中國車企比亞迪進軍捷克,顯示供應鏈重組加速。 分析認為,美國或從盟友讓步中獲益,白宮顧問納瓦羅預測的6萬億美元稅收或部分實現。但製造業回流進展緩慢,高昂建廠成本讓企業猶豫,關稅戰可能淪為短期博弈,長期效果存疑。 版本三:雷聲大雨點小——短命政策不了了之 第三種版本是關稅戰因內外阻力迅速退場,成為雷聲大雨點小的短命政策。美國國內反彈已現端倪,民主黨參議員布克的馬拉松演說點燃民怨,企業遊說團體警告關稅損害競爭力。韓國現代汽車調價引發消費者不滿,民調支持率若下滑,國會可能立法限制特朗普權力。共和黨內部也非鐵板一塊,參議員柯林斯反對對加拿大徵稅,顯示政策分歧。 國際上,各國聯手抵制加劇壓力。歐盟推遲報復性關稅至4月13日,為談判留餘地;加拿大與墨西哥協調反制;日本與英國尋求多邊框架。3月30日在韓國舉行的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一致同意對沖美國“對等”關稅所帶來的衝擊,加強供應鏈合作和出口管制對話。 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戰如同一場全球賭局,三種版本各有可能性。這場關稅風暴無論如何,都將成為全球化命運的關鍵一役。(完) 【編輯:黎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