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說:鄧炳強點名的教育刺針,到底什麼來頭?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等媒體採訪時,點名了“教育刺針”這個機構,直指其背後負責人是香港前考評局職員楊穎宇,仍在海外不時利用一些機會發表煽動性言論。 鄧炳強在受訪時說,國家安全風險其中之一是軟對抗,市民需要明白什麼是真的,什麼是煽動。“有些人用一些看似與國安無關的議題來分化社會,令市民憎恨特區政府甚至中央,市民要認識到發佈挑撥言論的其實都不是普通人。” 他舉例,近日一個叫“教育刺針”的機構,背後負責人是香港前考評局職員楊穎宇。他被曝曾發表“沒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的荒謬言論;其後,在2020年中學文憑試歷史卷又被發現存在傾向性極強的試題,問及考生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引起社會強烈不滿。 鄧炳強在訪問中說,這道題目是反中、辱華、魅日。儘管楊穎宇現在英國,仍不時利用一些機會發表煽動性言論。 被鄧炳強點名的“教育刺針”,究竟是什麼機構?據其臉書自稱是“教育吹哨平台”,成立於2023年12月,近日該頁面一直髮佈香港學生在內地交流的有關新聞。 而其創辦人楊穎宇,是香港大學歷史系博士,曾擔任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評核發展部經理。他2020年負責出題的文憑試歷史科,一道題目引起全港爭議。該題正是鄧炳強舉例的“日本於1900至1945年對中國帶來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 隨後更有報道指出,疑為楊穎宇的社交網站賬號自2010年起,流出多則涉嫌仇中反中、違背基本法、有違基本道德、仇警、違背政治中立及宣淫等內容的帖文。當中有關“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忘本呀!”的言論,更引起外界極大爭議。 楊穎宇2021年1月聲稱“受巨大政治壓力辭職”。考評局其後發聲明反駁,強調從沒施壓或指示楊請辭。在英國期間,楊穎宇成立“教育刺針”,遠程“監督”香港教育,也有網友在其頁面留言“經常不fact check,侮辱刺針二字。” 被鄧炳強點名後,“教育刺針”的臉書當天還回應。該臉書帖文說,“相關題目是一條尋常題目,歷史科一直以來都是如此設問,2020年事發後進行的歷史科教師意見調查,97%教師認為題目并無問題。”並認為這道題目之後設置了“你是否同意此說?”,考生可以按題目所附史料、自己所知和自己立場作答。 同樣被鄧炳強點名的,還有曾經擔任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的通緝犯鐘劍華,以及在youtube開設頻道的蕭若元。鄧炳強指他們均以同樣方式進行分化,“這些軟對抗每天都發生,市民必須慎思明辨,明白什麼是真實情況,什麼是別人煽動。” 今年是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也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頒佈實施一周年。鄧炳強受訪時很有感觸說,“2019年我在警隊服務時,親身在現場、在街道,看到危害國家安全的‘港版顔色革命’對社會的危害,包括扔氣油彈傷害無辜市民、店鋪被打爛、放火燒隧道入口、交通大癱瘓、沒人敢開門做生意,當時市民都不敢出門。” 他看到這幾年社會的轉變,整個過程由亂到治,由治及興。“市民由最初不相信有國家安全,到現在已經知道並覺得有責任去維護國家安全,認識到很多外部勢力或不想香港好的人每日挑撥。”他希望市民珍惜現在香港得來不易的平穩。 鄧炳強指出,面對國際形勢,香港仍有四大風險:外部勢力仍通過抹黑和制裁妄圖危害國家安全;不斷有軟對抗形式挑動市民對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央的憎恨;潛逃者在外國提倡“港獨”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以及本土恐怖主義存在,時有發生個別人士仍想用爆炸品危害社會安全。 “必須在情報和執法方面繼續下功夫。”鄧炳強透露,香港警務處國安處舉報熱線至今已收近90萬國家安全相關資訊;國安法生效後,已拘捕約320個人,檢控逾180人,已有160人被定罪。 除了執法及情報,鄧炳強提到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如改善社工註册條例、就工會相關條例加入國安元素等。 【編輯:陳卓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