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說:今日澤連斯基 明日賴清德?在俄烏衝突三周年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給想抱美國大腿者來了場“震撼教育”。 俄美代表在沙特會面(央視新聞截圖) 2月18日,俄羅斯和美國代表團共5位代表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進行了持續約4個半小時的會談。美國國務院在會談結束後發表聲明表示,美俄就解決兩國間“棘手問題”和結束俄烏衝突等達成四點共識。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同樣在當天表示,關於調解烏克蘭問題的俄美談判將於近期啟動。 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俄美雙方竟在衝突當事方烏克蘭根本不在場的情況下,就結束俄烏衝突達成了共識。當天正在土耳其訪問的澤連斯基表示,“俄美的這次會談讓我們感到吃驚,談判不應該在我們背後進行。” 不僅如此,兩人還徹底撕破臉,對對方發出迄今為止最嚴厲的批評。特朗普直接批評了澤連斯基,稱澤連斯基是一個“小有成就的喜劇演員”,欺騙了美國,讓美國為一場不可能贏、本不該開始的戰爭花費3500億美元。特朗普還質疑澤連斯基的總統合法性,指責他拒絕選舉,在烏克蘭的民調支持率極低,是“未經選舉的獨裁者”。 澤連斯基也不甘示弱,稱特朗普“活在假訊息空間中”。他稱民調顯示58%烏克蘭人信任他,若現在有人想取代他,行不通。他又強調,美國只給了烏克蘭1000億美元援助,卻讓償還5000億,他表示“不會出賣國家”。 特朗普曾親自透露,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此前訪問基輔時受到了相當粗魯的對待:“他坐了好幾個小時的火車,這是一次危險的行程,他去那里是為了簽一份文件,但當他到了那里,卻空手而歸。他們不在文件上簽字。他們拒絕了他,(說)澤連斯基正在睡覺,無法與他見面”。 據報道,上周末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的美方代表在慕尼黑與澤連斯基會見時向他提交了一份文件,希望他簽署。該文件要求烏克蘭授權美國擁有烏克蘭50%的礦產資源,還不包含烏克蘭迫切需要的安全條款,澤連斯基予以拒絕。 至此,澤連斯基這個曾經的美國堅定支持者,徹底從“棋子”淪為“棄子”。美國輕飄飄抽身而退,整個烏克蘭卻要因此陪葬。據不完全統計,苦戰的這三年,烏克蘭前線傷亡人數超過40萬、流離失所的難民多達800萬、還丟失了約20%土地。到頭來,卻連談判桌都上不去,還被美國要求用稀土礦產償還軍援。此情此景,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所言:“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旁,就會出現在菜單上”。 俄烏局勢大變,千里之外的台灣民進黨當局看在眼里,恐怕很不是滋味。 三年前,俄烏衝突爆發伊始,民進黨當局便迅速跟進西方陣營表態,譴責俄羅斯,參與對俄制裁,甚至驕傲自稱“我們都是烏克蘭人”。當時的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不僅對烏克蘭表示“同情”,稱“感同身受”,還成立了“烏克蘭情勢因應專案小組”。時任台外事部門負責人的吳釗燮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聲稱,“台灣會借鑒烏克蘭以小博大的戰略,積極提升戰力。” 他們還不忘“碰瓷”大陸,將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掛鈎,一邊炒作大陸“威脅”,煽動“反中抗中”,一邊表白自己作為戰略棋子的“價值”,尋求外部“保護”和“支持”。 烏克蘭的殷鑒,卻并未引起賴清德任何警惕,相反,他還以“棋手”自我標榜。然而,面對特朗普的貿易脅迫政策,賴清德的應對方式僅僅是增加台灣防務預算,擴大對美投資,強化台美在半導體領域的合作。除了奉上台灣家底產業與繳納大筆“保護費”,看不出“賴棋手”還有哪些招。 與賴清德的“淡定”不同,台灣輿論卻蔓延著憂心忡忡,不安恐懼的情緒。在近期台媒報道中,“美國態度大逆轉”、“撕破臉”、“烏克蘭即將被拋棄”、“棋子變棄子”的新聞鋪天蓋地,“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台灣何去何從”的標題也赫然入目。 台灣“中時新聞網”社論便指出,“台灣牌”對特朗普而言是一枚“低成本、高效益”的棋子,特朗普寄望挑撥大陸最敏感的神經,可在未來中美貿易戰、關稅戰、乃至地緣政治對抗中取得大陸的妥協與讓步。賴清德自詡“台灣是棋手,不會是棋子”,但缺乏底氣,民進黨當局渾然不知隨時可能被交易的危機。 事實上,不止是特朗普,拜登在任時曾被問及,有什麼比“新保守主義烏克蘭方案”更具災難性的事情?他毫不掩飾地回答說:“等你們看到我們‘毀滅台灣’的計劃就知道了”。這番言論,不管是“失言”還是“真心話”,都恰恰證明了美國僅把台灣視作對抗大陸“棋子”的邏輯,以及意圖將台灣“烏克蘭化”製造兩岸紛爭的禍心,只是身在局中的賴清德還沒有看清罷了。 不知道回過味來的賴清德,會不會突然間脊背發涼。 【編輯:紀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