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一口氣宣布7項決議 外界緊盯台積電“下一步”

分享到:
2025-02-14 08:4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14日電  成立37年來,台積電於2月12日首次在美國舉行董事會。由於董事會召開的時間點,正好碰上美國特朗普政府發動關稅大戰,且將目標鎖定包括半導體在內的戰略物資,外界都在揣測台積電的下一步動作。

台灣台積電工廠。台灣“中央社”資料圖

并未提及在美擴資

據台灣《工商時報》13日報道,台積電12日公告首度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召開董事會後的七項決議,包括通過去年財報、員工業績獎金及酬勞、資本預算以及增資子公司等。公告稱,台積電全年合併營收28943億元新台幣(約合6895億元港幣),稅後純利11732億元新台幣,每股稅後純利45.25元新台幣。

上述報道稱,“營收與獲利雙雙突破歷史紀錄,顯示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持續領先,技術及市場布局均穩健向前”。會上還核准配發2024年第四季度每股現金股利4.5元新台幣。

台灣《經濟日報》13日報道稱,台積電的董事會決議公告中,并未出現外界預期與美國直接相關的投資案,但市場認為,台積電核准資本預算與增資子公司TSMC Global都是百億美元級以上的大投資,總金額直逼9000億元新台幣,“宣示其長期持續在全球擴產與投資的決心,為後續擴大美國製造量能預留伏筆”。

上述報道稱,在資本預算方面,台積電公告指出,董事會核准為應對基於市場需求預測及技術開發藍圖所制定的長期產能規劃,核准資本預算約171.4億美元,包括用於建置及升級先進制程產能,建置及升級先進封裝、成熟及/或特殊制程產能,廠房興建及廠務設施工程。台積電同時在內部進行機台汰換與大陸設備轉移,其中包括總金額超過4.5億元新台幣的設備給圖像傳感子公司采鈺,并預計處置5億元新台幣設備給南京子公司,台積電稱,“主要目的是為整體營運規劃”。

此外,台積電核准不超過百億美元增資TSMC Global(主營一般投資業務),以降低外匯避險成本。董事會還核准2024年度員工業績獎金與酬勞分紅,總金額達1405.9億元新台幣,創下歷年新高。

圖為芯片生產車間。新華社資料圖

或同英特爾合作建廠?

台積電成立37年來首次在美國舉行董事會,適逢特朗普將祭出對等關稅政策。但台積電董事會決議,并未針對美國關稅戰有明確響應,與市場原先期待也出現落差,包括擴大對美投資、技術轉移美IDM(整合組件製造廠)可能性等。

對此,英國《金融時報》之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台積電董事會有可能通過“擴大投資美國”“先進封裝移往美國”及“加速先進制程移往美國”這三種方式,與特朗普政府協商。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半導體業者靜待美“芯片關稅”宣布,台積電在先進制程及先進封裝領域有話語權,將視美系芯片客戶包括蘋果、英偉達、高通的動向及需求,再祭出相應對策。

台灣中時新聞網則分析稱,特朗普提名的美國新任商務部長上個月在任命聽證會上稱,台積電“利用”美國奪走芯片生產,“我們過度依賴台灣,需要將這種生產轉移到美國”。在11日的巴黎人工智能(AI)行動峰會上,美國副總統萬斯也強調,“為了鞏固美國的領先地位,將確保最先進的AI系統在美國本土建設,採用美國自主設計製造的芯片”。

台媒認為,“他的發言似乎已暗示了台積電的可能動向”。有法人則認為,台積電產業地位有恃無恐,美系芯片客戶才是首當其衝的影響對象。除非客戶提出要求或承諾,否則台積電不會貿然宣布擴大投資。另一方面,台積電會積極配合美國商務部,防堵先進制程AI芯片流入大陸市場。

台灣“中央社”也援引半導體產業專家的分析稱,台積電已決定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興建3座晶圓廠,第一座晶圓廠於2024年第四季度量產4納米芯片制程,第二座預計在2028年量產。但在面臨美國可能祭出關稅壓力下,“不排除台積電可能加速2納米制程的量產,及增建第四座晶圓廠的可能”。

金融服務集團Baird分析師格拉透露,有傳言指出,台積電可能派遣工程師到英特爾的2納米與3納米工廠,利用其專業知識確保產線順利運作,且未來持續推動技術發展,英特爾與台積電可能共同擁有合資企業,台積電負責監督營運,且該實體也能獲得“芯片法案”補助。

格拉分析稱,“雖然該消息未獲得證實,且相關計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但我們認為此做法具有可行性。”若傳聞成真,預估英特爾的現金流問題將大幅緩解,能够專注於芯片設計與平台解決方案等業務。不過有半導體專家稱, 這對台積電是最差的選項,比征關稅還要不利,台積電會面臨技術外流的風險。

其實更多是政治決策

台灣《中國時報》13日刊文稱,面對特朗普政府施加的巨大壓力,台積電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在全球市場上的定位與策略。一方面,台積電依賴於來自大陸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必須考慮到美國政府可能采取的進一步制裁措施,“這種情況下,台積電似乎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局面”。但專家普遍認為,只要能够妥善處理好與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台積電仍然有望在未來幾年內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上述文章認為,在此背景下,台積電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要求其斷絕與中國大陸企業的合作;另一方面則是全球半導體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總結而言,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確實給台積電帶來了不少困擾,但也促使這家企業更加註重創新能力和市場多元化布局。

不過,台灣《遠見》雜誌認為,台積電成立以來首次在美召開董事會,象征著這家半導體龍頭在地緣政治與產業戰略上的重大轉折。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對《遠見》表示:“這不是商業決策,而是政治決策。” 他稱:“亞利桑那建廠完全不符合商業邏輯,因為芯片製造不是終端產品,最終仍需送回亞洲封裝、組裝,美國當地供應鏈也無法支撐先進制程的全面發展。”(完)

【編輯:豐悅】

視頻

更 多
超強颱風“摩羯”逼近 香港嚴陣以待
在無冰之城的香港學短道速滑!學員:這改變了我的人生
《哪吒2》在港預售大熱 香港文體旅局局長:哪吒團隊有一點值得學習
韓國下架DeepSeek 韓國AI公司高管怎麼看?
香港公司“牽手”中東財團 外企高管:香港太關鍵了
《哪吒2》香港首映 觀眾:難怪票房有百億!看之前還不信
坐九小時飛機只為一場球!藏港青少年在港“以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