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重磅!中央宏觀政策迎來拐點 四大焦點問題備受關注

分享到:
2024-09-26 17:2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9月26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26日)下午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在當前經濟恢復發展的關鍵節點,高層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標誌著宏觀政策迎來極為重要的拐點。

官方新聞稿甫一發佈,A股隨即跳漲作出回應,迅速重回3000點,隨之地產、板塊掀漲停潮。恒生指數漲幅擴大至3.5%。其中,地產股方面,A股房地產板塊指數暴漲超8%,港股內房股也全線爆發,漲超30%,漲超20%。

9月26日港股行情。

9月26日滬深股行情。

究竟何種政策力度會引發金融市場如此積極反應?梳理官方新聞稿,總體看,決策層對接下來將要出台的宏觀政策定調非常積極,高度契合市場此前的呼籲和期待,并且針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和下一步經濟工作重點任務,有多處新表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焦點話題:

一,促進地產“止跌回穩”。此次會議對房地產的表述內容釋放出極強的政策寬鬆信號。會議首次明確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顯示出國家穩樓市的決心。會議從供需兩方面明確政策方向。其中,在需求端,會議明確提出,“要回應群眾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

另外,對於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以及支持盤活存量閑置土地,在9月24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監管部門也都有提及,央行在與金融監管總局研究出台支持收購房企存量土地的新政。此外,會議還提出,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二,提振資本市場。會議強調,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要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穩步推進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政策措施。

後續《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值得期待。證監會主席吳清此前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多個部門制定《意見》,部署一系列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安排,著眼於長錢更多、長錢更長、回報更優,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內容包括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完善“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持續改善資本市場生態等三方面。

針對投資者保護,會議明確要研究出台相關措施。近年來,就中小投資者占全國2.25億投資者中絕大多數的市情,監管部門在強本強基、嚴監嚴管的同時,把投資者保護貫穿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和監管執法的全流程、各方面,全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和法治環境,讓投資者切實感受到市場的公平正義。并探索深化一些有中國特色的投資者行權維權新路徑,如先行賠付、代表人訴訟、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等。

三,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會議指出,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為。要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要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提升消費結構。要培育新型消費業態。要支持和規範社會養老、托育產業,抓緊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要加大引資穩資力度,抓緊推進和實施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等改革措施,進一步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四,關注就業和弱勢群體。會議強調,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線,重點做好應屆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脫貧人口、零就業家庭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加強對大齡、殘疾、較長時間失業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要加強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會議認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從昨天(9月25日)中央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下稱《意見》),從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提升勞動者就業權益保障水平等方面部署24條舉措;明確以不發生規模性失業風險為底線,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方面,對促進市場化就業,完善工資待遇、職稱評聘、培訓昇學等政策都有明確表述。

今天的會議從部署的重點政策來看,政策力度顯著加大。會議指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及市場廣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等有利條件并未改變。同時,當前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要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抓住重點、主動作為,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完)

【編輯:錢林霞】

視頻

更 多
藝術品拍賣超10億港元 梵高莫奈拔得頭籌
中央贈港大熊貓抵達海洋公園 香港市民:迫不及待想要見到它們!
灣區行|“差別只有二三十納米的時候,我感覺我們離成功近了”
跟著“蛟龍號”看深海 這位香港教授也覺得大開眼界
全城關注!中央贈港大熊貓“安安”“可可”抵達香港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華為昇腾910B的成功顯示我們“小院高牆”的戰略目標未達成
中國智能手機有多耐摔防水?極限測試令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