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江觀察:從疑似“二手藥”事件看香港公院配藥制度

分享到:
2024-08-14 18:01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新聞網8月14日電(記者 徐嘉儀)近日,香港網購平台HKTVmall被發現有商家懷疑轉售公立醫院藥物,事件引發社會關注。

據悉,事發在去年5月底,一名懷孕38周的孕婦在網上購買瀉藥“乳果糖”,收貨後發現藥瓶上貼有香港一家公立醫院的標籤,更列明病人名字、使用方法、處方日期等。

事件曝光後,各大媒體轉載,香港市民震驚,特區政府高度關注,並表示會嚴肅處理,因情況十分罕見。

公院藥物為何會出現在網購平台?綜合藥劑師、議員、社區組織等各方分析,可能是因為病人剩餘太多藥物、有人收集棄置藥轉售等。

在香港,市民看病拿藥十分方便。公立醫院急症室雖然輪候時間長,但為確保治療不被延誤,實施了分流制度,即按照病人病情的輕重緩急來決定診治次序,一些非緊急情況的市民可前往私家醫院急症室接受治療。而公院病人診症後還可以選擇藥物送遞到家中,節省取藥時間。

由於專科輪候時間較長,病人每隔數月才可複診一次,醫生會一次性處方較多的藥物,避免病人輪候期間“沒藥吃”。藥物價格便宜,每種收費15港元,不限數量。

這本是人性化的服務,不過也可能造成浪費。有市民反映,病情好轉後,剩餘的藥物就只能丟棄或送人。

此次事件令人反思,公立醫院的人性化機制會否遭人濫用,轉售藥物圖利。

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蘇曜華認為,事件涉及的“乳果糖”屬於“非藥物”類藥物,沒有銷售監管。這類藥物數量龐大,未必適合進行監管,希望從源頭做好,例如縮短病人等候複診的時間,讓病人多利用社區途徑取藥等。

近年,特區政府推動基層醫療服務,建立地區康健中心,小病、慢性病和康復治療在中心內完成,大病、急病才轉送醫院。醫管局可考慮利用好社區資源,把藥物分次由康健中心或社區藥房分發,方便市民按需配藥。

亦有議員建議,政府可適時對藥費進行檢討,並建立家居或院舍藥物中央回收制度,方便市民棄置用不完的藥物。(完)

【編輯:錢林霞】

視頻

更 多
【街採】在香港過中秋節是種什麼體驗?這些中秋相關的故事你還記得嗎?
赴京前特首辦答中通社:提速提質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
在香港過中秋節太熱鬧!月餅圖案香港上空高高掛起 飛龍各區遊走
李家超:中央贈港大熊貓計劃9月底抵港 盼望年底與公眾見面
香港火龍起舞氣氛濃 萬人空巷迎中秋
香港功夫影星徐少強因病逝世 享年73歲
【灣區行·撞見專精特新】就在深圳 想不到還有這麼多“隱形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