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亞醜鉞”來了!兩百件山東文物首次在港展出

分享到:
2024-05-29 21:09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29日電(作者 呂紀星)“禮樂和合 探知齊魯——山東文物特展”29日在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向公眾開放,特展匯聚60套約200件山東文物,首次在港展出。展期由5月29日至10月6日。

香港中通社圖片

山東地處黃河下游,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書寫著海岱文化和齊魯文明。從大汶口文化至龍山文化,山東玉器與陶器歷經發展,更保存並傳承了周文化。本次展覽包括玉石器、陶器、銅器以及原始樂器等,反映山東從新石器時代到明代的發展歷程。

香港中通社圖片

灯光微弱中,展示櫃內陶器的清雅,玉石器的潤滑,原始樂器的華貴,都在默默講述著古老故事。展覽首日有不少市民前來,感受著文物傳遞的遠古信息。

香港和山東並不陌生,香港有兩個一級歷史建築——孔聖講堂、魯班先師廟,均與山東有關。展覽現場,“牙璋”更是深刻反映了香港與山東的聯結的文物。現場展出的1990年南丫島大灣遺址出土的牙璋,是香港出土唯一一件,以此與山東出土牙璋作對比,說明香港早在青銅器時代已受商文化影響。

據山東省文物局局長王磊表示,山東文化遺產豐富,有3.35萬處不可移動文物,558萬餘件可移動文物。此次特展精心挑選約200件精美文物,第一次在香港展出,也是為香港的朋友打開了一扇瞭解齊魯文化獨特魅力的視窗。

山東博物館館長劉延常特別提及展品亞醜鉞,該文物被選為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是目前全國發現的四十多件商代銅鉞中最精美的一件。因其器面銘正反“亞醜”二字,故得名“亞醜鉞”。器身透雕的人面獸相紋,威猛莊嚴,極其生動傳神。

“亞醜鉞出土自山東青州蘇埠屯一號大墓,是面目猙獰的人面與獸面的結合,起到震懾敵人的作用。但現在觀眾卻覺得亞醜鉞很可愛,為此研發的文創產品銷量很可觀。”劉延常說。

開放公眾參觀首日,在香港讀書的趙小姐特地前來觀看“亞醜鉞”。她說:“能在香港見到齊魯文化下出土的文物,感到很興奮,特別喜歡現場蓋章集畫的文創環節。”桌面放置著各式印章,觀賞人可DIY,得到“亞醜鉞”自畫像。

九龍市民林先生正細細觀察蛋殼黑陶鏤空高柄杯:“難以相信這是四千年前的技藝,細膩的紋路和象征意義,都是古代先民的智慧。”元朗官立小學四年級生曾同學對紅陶袋足鬹產生興趣,他說:“這個總讓我想到豬籠草。”

香港中通社圖片

編鐘是周代貴族在宗廟祭祀、宗族宴享等禮儀場合的重要樂器。展覽現場,有遊客詢問能否嘗試敲擊外部編鐘,對編鐘正面鉦間和銑部鑄有的銘文也頗為好奇。(完)

【編輯:王瑶】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李家超:現在是香港由治及興的最好發展時機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