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黃埔百年 | 黃埔精神影響一生——季麟連的黃埔情

分享到:
2024-05-29 17:2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29日電(記者 施鑫岳)“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這首黃埔校歌由時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陳祖康撰詞。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主委季麟連說,每每唱起這首歌仍心潮澎湃、難掩激動,也正是受到這一精神標桿的影響,他走進了黃埔軍校。

2024年是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一個世紀前的1924年,在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黃埔創建“陸軍軍官學校”,史稱“黃埔軍校”。

季麟連。

國民黨黃復興黨部成立於1956年,是蔣經國當年為照顧退伍軍人而成立的專屬黨部,代號“黃復興”,寓意“炎黃子孫、復興中華”。只不過,國民黨經歷了2024台灣大選失利後,黨主席朱立倫啟動大規模黨務組織改造,要將黃復興黨部改組為“退伍軍人服務工作委員會”,而黃復興在各縣市的分黨部,則整合進國民黨地方黨部。這也意味著成立68年的黃復興黨部將走入歷史,對照今年恰好是黃埔百年,不勝唏噓,季麟連對此亦深感遺憾。

1949年12月,黃埔軍校第23期大部分學員隨蔣介石遷台。1950年10月,台灣當局以“陸軍軍官學校”名義在高雄鳳山“復校”,並續辦第24期自稱為黃埔延續。作為第一位台海軍陸戰隊出身的黃復興黨部主委,季麟連正是畢業於台灣的“陸軍軍官學校”第38期。

季麟連生於遼寧大連,3歲輾轉來到台灣,小時候在台南長大,雖是外省人卻說得一口流利閩南話。今年1月,香港中通社記者來到國民黨中央黨部拜訪季麟連,交談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他從未忘記自己是黃埔子弟一員,反對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的黃埔精神,更是念茲在茲。

“我父親是大學畢業之後參加空軍,所以我從小住在空軍的眷村,進軍校也是自然而然。”季麟連談起自己與黃埔軍校是如何“結緣”,他還透露,當時很多同學家中幾代都是黃埔子弟,他們都以參軍為榮,這就是黃埔軍風。

“黃埔的精神是團結的精神、負責的精神和犧牲的精神。”季麟連說,這三大精神支撐著黃埔子弟完成東征北伐、抗日戰爭,他們為國家和民族前僕後繼,在戰場上奉獻犧牲。今年是黃埔百年,這對所有黃埔子弟而言是一項無上榮譽。百年來,黃埔軍校已和中華民族合為一體。他相信,所有黃埔子弟都沒有忘記當初進學校的初衷,為國家統一,為民族獨立。

黃埔軍校雖誕生於戰火紛飛的年代,但以愛國革命為核心、維護國家統一為信念的黃埔精神,直到今天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需要發揚光大。如今兩岸關係在台灣民進黨當局謀“獨”挑釁下,走向緊張對立,絕非包括廣大黃埔師生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所樂見。

身為黃埔子弟,季麟連同樣心繫兩岸關係發展。他感歎道,止戈方為“武”。台灣現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陷入兵凶戰危的境地,這是不應該的。和平無價,沒有輸家;戰爭無情,沒有贏家。只要是黃埔子弟,只要是中國人,當然要完全唾棄“台獨”,任何形式的“台獨”都是違反根本大法,是死路一條。

聊天尾聲,季麟連又哼起那首他已唱過無數次的黃埔校歌,“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民眾,攜著手,向前行……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雖已年近八旬,聲音依舊渾厚有力,仿佛又回到了50多年前,那段投身軍旅的崢嶸歲月。

一日黃埔人,終身黃埔魂。在黃埔剛建校的時候,軍校大門彩樓上掛著的那副對聯道出了孫中山先生的滿腔期待:“陞官發財請走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這句話既是黃埔子弟的寫照,亦是季麟連一生的信條。他呼籲,黃埔後人要繼承先輩遺訓,心念民族團結,捍衛國家統一。(完)

【編輯:錢林霞】

視頻

更 多
李家超談上任兩周年:不斷提速提效,讓香港這艘船加速向前邁進
中通社專訪李家超:國安風險千變萬化,不能讓傷口再被挖開
巴黎奧運|港隊羽毛球奪四項奧運資格 小將冀衝擊金牌
從-3.7%到+3.3% 香港經濟正全速向前
巴黎奧運|相隔12年 港隊王嘉莉奪女子柔道參賽資格!
登上澳門最高建築 來自233米的高空VLOG!
曾志偉、譚詠麟也來打卡!香港明星足球隊試行深中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