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暫緩垃圾收費,香港減廢何去何從

分享到:
2024-05-27 20:53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2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香港官宣垃圾收費暫緩實施,意味著市民將不需要在8月開始花錢買指定塑料袋棄置垃圾。當下的焦點或許不是政府已經購入的垃圾袋怎麼辦,而是城市減廢理念如何多管齊下“入心入屋”。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垃圾收費由特區在今年初宣布實施日期,此後由4月押後至8月,並在部分地點“先行先試”,了解不同持份者在新法例下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經過近8個星期,政府獲得資料數據後決定,暫緩垃圾收費。

此決定獲得社會多數支持和贊同,認為特區政府回應了民意,務實檢視政策。

實際上,垃圾收費開始試行,就有不少居民和業界表示反對,一方面認為以收費方式讓人有“受懲罰”觀感,另一方面人手本就緊張的餐飲業,要花更多時間處理垃圾。

經過試行期,不同的研究、媒體的反映和收集到的意見,都顯示支持如期推行的市民不多。一項調查顯示七至八成市民反對如期推行,其中近半認為應該押後至2026年實施,還有部分市民建議乾脆取消垃圾收費,擱置計劃。

不過,擱置並不代表止步。垃圾收費的初衷是加強減廢回收,而試點調查反映,七成受訪居民表示棄置垃圾量沒有改變。只能說明,垃圾收費並不適合現階段的香港作為減廢的手段。

正如官員所言:“要改變700多萬市民的習慣,不可以急於一時”。但這次的試行,可以作為反思的開始。

仔細對比香港的生活環境,減廢還沒有足夠的學習環境。垃圾分類只存在於大樓管理處,每家每戶的垃圾第一去處是樓層的垃圾桶。市民為此付出的僅有物業費,不需要為垃圾處理付費。

對比中國內地城市近年來大力提倡垃圾分類,其中有一個細節便是撤掉了樓層垃圾桶,市民必須下樓將垃圾放進不同區域。而在台灣地區,2000年之前隨水費征收垃圾費,此后開始隨袋征收,實施“垃圾不落地”的方式。

香港並非只有垃圾收費一個方式,例如以獎勵為模式的“綠在區區”,新潮模式成功吸引不少市民參與。政府官員亦明確表示,會延長“綠在區區”回收設施的營業時間、增加收集點數目。相信這亦是接下來社會學習、適應減廢的理想場所。

除了從源頭減廢,處理廢物亟需現代科技,政府正加快建設垃圾焚燒發電,這對於土地面積有限的香港迫在眉睫。因為一個城市處理垃圾的方式,將是其文明程度的一定反映。(完)

【編輯:王瑶】

視頻

更 多
李家超談上任兩周年:不斷提速提效,讓香港這艘船加速向前邁進
中通社專訪李家超:國安風險千變萬化,不能讓傷口再被挖開
巴黎奧運|港隊羽毛球奪四項奧運資格 小將冀衝擊金牌
從-3.7%到+3.3% 香港經濟正全速向前
巴黎奧運|相隔12年 港隊王嘉莉奪女子柔道參賽資格!
登上澳門最高建築 來自233米的高空VLOG!
曾志偉、譚詠麟也來打卡!香港明星足球隊試行深中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