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故事|走進中電鐘樓文化館 傾聽香港電力故事

分享到:
2024-04-21 11:5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21日電(記者 黃璇)  香港有兩個鐘樓,一個在尖沙咀天星碼頭旁,叫做前九廣鐵路鐘樓;另一個在亞皆老街147號,叫做中電鐘樓,兩座鐘樓都是香港地標。前者落成於1915年,迄今有近110年歷史。昔日從廣州搭列車南下香港的旅客,在尖沙咀火車站下車,當時的鐘樓是九廣鐵路火車站一部分,這座鐘樓可以稱之為歷史的見證者,被列為法定古蹟。

而中電鐘樓,則於1940年建成,也有80多年歷史,屬一級歷史建築。亞皆老街的鐘樓建成之後成為嘉道理家族的中電總部,直至2012年。後來中電把鐘樓活化成為中電鐘樓文化館。2023年5月,中電鐘樓文化館開始向公眾免費開放,這座歷史建築成了歷史的講述者,和窺探未來生活的文化窗口。

走進中電鐘樓文化館,傾聽香港電力故事。(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中電鐘樓高45米,於1940年落成啓用,座落於窩打老道與亞皆老道交界處,是取道九龍塘往新界及啟德機場必經之地。鐘樓建成後不久已成為地標,見證九龍的發展。同時,不少香港市民曾到這裡繳交電費,是市民熟悉的地方。此外,相信不少乘坐交通工具或路經的途人,都曾抬頭仰望裝嵌在鐘樓三面外牆的大型時鐘對時。

直至1940年,當時仍為獨立建築物的鐘樓工程完成,成為中電總部。這座外型宏偉獨特的建築更迅速成為區内矚目地標,見證九龍市區的飛躍發展。(資料圖片)

1951年中電總部大樓和西面的聖佐治大廈。(圖片來源: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

談到鐘樓,不得不提到關永康。據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介紹,關永康是中電鐘樓和西面兩幢名為“聖佐治大廈”的總建築師,亦是當時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少數的華人會員。鐘樓採用國際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並使用大規模生產較輕物料建造,強調建築物的功能,簡潔的結構與線條;加上外牆的紅棕色瓷磚,產生極佳的視覺效果。雖然關永康在建築界成就非凡,不過,他最為人熟悉的身份卻是電影《蘇絲黃的世界》的女演員關南施的父親。

1950年代,中電舊總部地址牌匾。(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文化館內展出不少關於中電歷史的藏品。(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香港昔日曾流行鐘樓建築,不少大型建築都設有鐘樓,使建築看來更雄偉,同時發揮社區報時功能。中電鐘樓三面外牆裝有直徑達2.4米的電力驅動大型時鐘;鐘樓底部以立柱連繫窗戶,頂部以多層玻璃磚裝飾,每層築有屋檐,遠看猶如一座中式寶塔。鐘樓是市民早年對時的設施,中電工作人員稱,大鐘在特殊情況下需要短暫停頓以重新校正。1960至70年代,重新校正大鐘需由一名維修人員調校,另一人在街上觀察,兩人用對講機溝通,以確保三面的時鐘顯示一致的時間。

“電力世界”沉浸式空間。

如今,這座佔地870平方米的文化館,保留鐘樓獨特的外貌和建築風格,內部保育設計別具匠心,規模不大但內容豐富,地下和一層設有三個主題展區,包括細述香港電力發展的“電力世界”、介紹嘉道理家族故事的“我家故事”,以及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策劃,展示多個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人為 • 非遺”。當中“電力世界”又分為“撫今追昔、放眼未來”、“規劃之道”和“可持續未來”三個部分,透過歷史照片和文物,以及互動設施和多媒體展示,演繹“珍惜過去,敢創未來”的理念。這裡還舉辦各種體驗活動,致力成為一個文化匯聚點。

中電鐘樓文化館不僅講述歷史,更著眼未來,不僅介紹電力知識,更重視綠色生活價值觀。如果說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蘊的鏡子,鐘樓文化館則是中電這家百年老店企業文化的一面鏡子。不妨找一個週末,前來中電鐘樓文化館參觀,傾聽香港電力故事和歷史。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