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中國車企讓美國感到壓力 美媒:我們應渴望與中國電動車企競爭

分享到:
2024-02-29 18:0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29日電 “美國車企必須感受刀架在脖子上的寒意,被迫站起來面對(中國電動車企的)挑戰”,美國《紐約時報》昨天(28日)發文擔憂中國電動車會摧毀美國車企。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文章指出,電動汽車的洪流即將到來,中國電動車企利用中國在電池行業的主導地位,將自己變成了不可阻擋的巨無霸,但美國福特等傳統汽車廠商卻在電動車轉型中遇到困難。不過文章最後話鋒一轉,“讓電動車變得便宜和受歡迎確實很難,但如果中國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還稱“我們應該渴望這場戰鬥”。

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是2023年中國全年汽車出口量超越日本,登頂世界第一。在電動汽車方面,中國車企的表現也十分亮眼。

今年1月,中國第三方智庫EVTank發佈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白皮書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465.3萬輛,同比增長35.4%。

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949.5萬輛,占全球銷量的64.8%;

美國和歐洲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294.8萬輛和146.8萬輛,同比增速分別為18.3%和48.0%。

如此亮眼的成績,也難怪美媒會擔憂,甚至在報道中用上“中國電動汽車會摧毀美國車企嗎?”這般“驚人”的標題。

資料圖為煙台港外貿商品車“出海”場景。 香港中通社圖片

“這發生的很快,快到你可能沒注意到。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福特、通用汽車、斯泰蘭蒂斯集團陷入了大麻煩”,美媒在文章開頭擔憂道,三大傳統巨頭都沒能完成自身電動汽車的銷售目標,但與此同時,一批新的廉價外國電動汽車冒了出來,準備湧入全球市場。

文章稱,三巨頭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來自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尤其是專門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的比亞迪,它的成長速度驚人:2023年比亞迪銷售了超過300萬輛電動車,超過所有競爭對手,并且它正積極在巴西、泰國、匈牙利、烏茲別克斯坦等國設廠。

近日,比亞迪的秦PLUS榮耀版電動車正式上市,其中DM-i(比亞迪的超級混動技術)版本起售價僅為7.98萬元,引起了車圈震動。

《紐約時報》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并在文章中分析稱,比亞迪做到如此低的售價,主要得益於中國國內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但《紐約時報》也稱讚,比亞迪和吉利等中國汽車廠商“非常擅長造車”,它們利用中國在電池行業的主導地位,將生產線自動化,把自己變成了不可阻擋的巨無霸。

文章還稱,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尤其是比亞迪,代表了世界上的一種新事物,它們標誌著中國持續數十年的經濟複雜性積累過程已接近完成:中國以前製造玩具和衣服,後來製造電子產品和電池,現在則製造汽車和飛機。

更重要的是,比亞迪和其他中國車企正在成為事實上的全球汽車公司,有能力製造出在成本方面與燃油車直接競爭的電動車。

而另一方面,美國等老牌汽車巨頭卻在電動車轉型中遇到了困難。

文章指出,福特每銷售一輛電動車就虧損逾6.4萬美元,并且已經推遲了一家新建電池廠的開工;而通用汽車則在啟動新的Ultium電池平台方面遇到了問題,該平台被普遍認為是其未來所有電動車的基礎。

文章還認為,福特、通用汽車必須使用銷售卡車和SUV的堅固收入來補貼不斷增長的電動車業務,但如果來自SUV的利潤在它們準備好做電動車生意之前就崩潰的話,它們將掉進無底的深淵。

此外,雖然《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對美國國內電動車生產提供了慷慨的補貼,但部分中國車企生產的SUV,比如吉利汽車推出的EX30 SUV,即便加上特朗普政府開征的25%關稅,其性價比也足以與美國車企生產的電動車相競爭,即便美國車企將補貼也算進來。

光有補貼還不够,《紐約時報》還“支招”美國政府,對中國電動車采取新的貿易限制措施。不過文章也坦言,拜登需要小心行事,不然貿易壁壘建的太高,美國的汽車市場將“與世隔絕”,只能充斥著各種造價昂貴又耗油的大型車。

當談到如何解決美國老牌車企的困境時,《紐約時報》提出的辦法是:向美國公司暗示,未來幾年對中國汽車采取的任何進口限制不一定是永久性的。文章認為,這或許可以鼓勵美國公司克服自己的傲慢,盡量從新的中國對手那裡學習新東西,認識到中國公司現在比美國同行更瞭解電動車製造的各個環節。

比亞迪汽車。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文章還不無“嫉妒”的說,“參與其中的每個人——民主黨人、共和黨人、大型車企——都嫉恨中國實現了一個可以說曾是嬉皮士和環保主義者們的目標,即讓電動車變得受歡迎和便宜。”

但文章最後還是鼓勵美國車企道,美國想要做的事情確實很難,“但如果中國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這需要勇氣和真誠的努力。我們應該假設福特和通用汽車將在未來幾十年與比亞迪和吉利競爭,我們應該渴望這場戰鬥。”

對於《紐約時報》的“支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月20日在回應美歐對華電動汽車實施貿易保護舉措時就曾指出,中方始終認為各方應團結而不是分裂,合作而不是對抗,開放而不是封閉。美歐實施貿易保護舉措,不追求跑得更快,卻試圖絆倒別人,看似贏了,實則輸掉了自己的長遠發展。

【編輯:凌玉辉】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