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譚盾:我想讓全世界所有人知道敦煌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1月15日電(記者 黃璇) “我將敦煌的壁畫變成了聲音,讓它成為了一條聽得見的‘絲綢之路’。” 2013年,華人音樂大師譚盾應敦煌研究院與敦煌基金會的邀請,參觀了敦煌莫高窟。他說,讓他永生難忘的,是敦煌的壁畫裡面,不止留存著美麗的畫面和音樂,還有動人的故事:這一個一個精美的石窟,是祖祖輩輩敦煌人手手相傳,爺輩找尋地方,父輩準備鑿洞,子輩開始繪畫……從爺爺輩到孫子輩,從鑿洞到畫壁畫,需要上百年的時間。“他們為什麼要鑿這個洞?因為他們想把心底裡的慈悲、善良和信仰,保存在一個安靜的沒有人打擾的地方,讓祖祖輩輩的子孫記住他們。想到這些,我就很感動,覺得一定要把它們寫下來。” 【延伸閱讀】 (香港新聞網製圖) 古老的敦煌壁畫中記載了4000多件樂器,3000多名樂伎,以及500多個古樂隊。壁畫上繪製的樂隊,比西方400年前巴洛克時期形成的交響樂團,還要早上千年。這些人類早期的藝術和智慧,亟需現代人去還原並重新創作,傳遞給下一代、傳遞給全世界。對於譚盾,這就是他的使命。 原生態呼麥男低音與敦煌奚琴演奏者哈斯巴根,參與《敦煌·慈悲頌》澳門巡演。(圖片:美高梅) 譚盾在創作《敦煌.慈悲頌》的過程中,將“反彈琵琶”這一壁畫經典造型搬到了舞台上。(圖片:美高梅) “2013年那次敦煌之行,完全改變了我。我想讓全世界所有人知道敦煌。”譚盾感慨道,“無論一生再宏偉,一生再磅礴,到了敦煌,你會覺得自己就是小小的一粒沙子。而我,希望好好的做這一粒沙。”譚盾曾做過很多前衛的“多媒體實驗”,試圖尋找不同的發音媒介,如今的他,覺得更重要的是“要為未來留下點什麼”,“就像先人留下了敦煌,藉敦煌與我們‘交談’。我們(團隊)現在則是用科技和音樂,把古老的敦煌傳承到未來。” 隨後的數年裡,譚盾到訪敦煌十數次及遍訪世界敦煌的遺跡手卷,將壁畫故事的慈悲、善良與信仰融合音樂,灌注於《敦煌·慈悲頌》之中。每一幅敦煌壁畫都是畫中人的經歷,承載著信仰、慈悲和對未來的祈願,作品所頌揚的“慈悲”是信仰、愛、眾生平等以及和平安祥,這是超越國別、民族、文化的共同訴求,讓全世界聽懂東方的智慧,感受慈悲的力量。 對於未來的計劃,譚盾說除了《敦煌·慈悲頌》繼續在世界各地上演,今年適逢中法建交60周年,譚盾及團隊會與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在法國多地舉辦音樂會,在“滲透”“跨界”的道路上繼續深耕。 【編輯:黃璇】
|
視頻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