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教育局長蔡若蓮:不存在以公帑補貼非本地生

分享到:
2023-11-12 15:0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1月12日電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表示將擴大政府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2024至2025學年起,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將提升一倍至40%。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重申,擴大非本地收生限制不會影響本地生入學機會,非本地學生是以“超收”方式收生,並非由教資會資助。強調非本地學生的學費是直接收回成本,不存在以公帑補貼非本地學生。 

蔡若蓮在電視節目上表示,香港教育並非以牟利為目標,而是從培育人才的角度出發,因此,特區政府招募更多非本地生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讓香港的高等教育更國際化、更多元,利用人才支撐香港“八大中心”的發展,令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更具活力。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近年,香港八大院校招收的非本地生大多來自內地,會否設定上限,蔡若蓮表示,內地每年適齡的大學畢業生超過千萬,香港對於內地留學生而言有地利優勢,故內地生較多可以理解。特區政府已推出措施吸引更多來自不同地方的留學生,至於日後會否再提高限額,要視乎最新情况,也要考慮宿舍、照顧學生能力等因素。

現時全球各國均出現“少子化”問題,《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是否合乎現實,蔡若蓮稱,現時香港高等教育面臨的瓶頸就是土地不夠,因而要“做大規模”。非本地生對香港高等教育的需求很大,她不擔心日後出現“有學位、沒人讀”的情况。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至於《施政報告》提出設應用科學大學,蔡若蓮提到,其與傳統學術大學的主要分別在於應用科學大學強調與實習、職場無縫對接,不排除屆時有企業與大學合作“包班”,設特定課程,正制定這類大學成立的條件。

此外,《施政報告》提出加強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蔡若蓮認為,過去的教學方式或過於沉悶,教育局希望讓學生更“立體”地了解國家,例如通過穿華服的活動等。她指,希望同學透過親身體驗,從而進行反思,並產生個人的感受,以積極正面的觀念建立自己的國民身份認同。(完)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李家超:現在是香港由治及興的最好發展時機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