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中國紅利:外企的選擇就是對經濟前景的表達

分享到:
2023-06-02 16:5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2日電 馬斯克前腳剛走,就傳英偉達的黃仁勛即日將訪問中國。越來越多的國際大企業CEO訪華的背後,是全球商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以及對中國市場的青睞,而對全球來說,無可替代的中國製造和中國市場,為不確定的世界經濟提供了寶貴的確定性,也讓全球商界看到廣闊機遇。

訪華的背後:中國市場的不可替代

在中美競爭態勢昇級、脫鈎論甚囂塵上之際,近期多名全球科技企業高管紛紛訪華。

摩根大通、特斯拉、星巴克等國際金融集團和大企業的CEO本周雲集中國,在各種場合表達對中國市場的渴望和信心。他們是中國優化調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後,最新一批湧入中國尋求擴大商機的企業家,其中美國企業家占了很大比例。此前,大眾、西門子、阿迪達斯的CEO已隨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空客、歐萊雅、阿爾斯通的總裁隨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盧拉總統的訪華代表團里包括淡水河穀CEO等250名巴西企業高管,而跟隨米舒斯京總理訪華的俄羅斯商務代表團人數超過500人。

而更早前,全球知名企業德國巴斯夫公司無視當時國際環境,堅持投資大灣區項目。巴斯夫總裁薄睦樂認為,這世界上何處沒有風險?中國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石化市場之一,也是巴斯夫在全球重要的戰略市場。

而懷有同樣想法的企業家不在少數。梅賽德斯總裁克倫紐斯(kaellenius)也拒絕與中國經濟脫鈎,他說,“和中國脫鈎是一種幻想,也是不可取的。”

馬斯克的回答也如出一轍。在中國外長秦剛會見馬斯克時,馬斯克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美中利益交融,如同連體嬰兒彼此密不可分。”他還表達了一個鮮明的態度:“特斯拉公司反對脫鈎斷鏈,願繼續拓展在華業務,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即將到訪的英偉達CEO黃仁勛此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說,“如果失去了中國市場,我們并沒有應變計劃。中國只有一個。”

企業的選擇:繼續拓展在華業務

與歐美政府這段時間來的脫鈎言論不同,大型的外資企業項目很誠實地選擇了中國。最近,外資項目接連落子中國。

特斯拉準備在上海投資建設全球第二家儲能系統Megapack超級工廠,計劃於2023年第三季度開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

德國巴斯夫公司擬在廣東建設新的一體化基地,到2030年將投資約100億歐元;

美樂家(中國)總部外資研發中心暨智能工廠日前揭幕慶典,美樂家全球首席執行官費博利表示,美樂家在中國市場的成長令人欣喜,這也推進其不斷加碼投資;

西安高新區與德國BBS集團近日舉行簽約儀式,將在西安高新區建設中國區西安研發中心項目。這是今年以來,西安高新區繼韓國榮達半導體項目之後,引進的又一外資項目;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合肥經開區5月30日簽署協議,宣布其全資控股的新公司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合肥,總投資約10億歐元;

種種信號表明,中國市場潛力不斷釋放,越來越受到全球投資者的青睞。

數據最容易明白人們的行為,以特斯拉為例:最新財報顯示,2022 財年,特斯拉總營收為 814.62 億美元,同比增加 51%。其中,中國市場實現營收 181.45 億美元,同比增加 31.07%,占比 22.27%。雖然占比不及 2021 年的 26%,但仍是特斯拉在海外市場的重要來源之一。在銷量方面,2022 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全年交付量達到 71 萬輛,超過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如今,這座工廠年產能已超過 75 萬輛,是特斯拉旗下產量最高的整車工廠。

企業的選擇就是對經濟前景最直白的表達。

中國新階段:共享高質量發展紅利

麥肯錫在一份題為《全球價值鏈中的風險、彈性和再平衡》的報告中指出:“更多的生產正在靠近主要的消費市場,而中國日益增長的中等收入群體將持續吸引全球跨國公司在中國深度布局。”

這與近日普華永道發佈的《在華跨國企業高管洞察:亞太供應鏈重塑》調研報告顯現出一致性。對於在華跨國企業而言,中國龐大的市場,無疑最具吸引力。而同時吸引他們的是中國完善的產業鏈和相關的配套設施(40%)以及基礎設施完善(36%),此外,供應鏈敏捷程度較高(32%)、人力資源豐富(22%)以及較高的工商業數字化水平(14%)也是吸引跨國企業的重要因素。

從以上幾項吸引力數據可以發現,龐大的中國市場并非是外企選擇中國的唯一條件,配套設施和人才以及數字化水平都成為考量的因素,與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走過的人口紅利不同,中國邁入了高質量發展時期,在這階段,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生產基地、銷售市場、研發中心的跨國公司不在少數。以外企“扎堆兒”的上海為例,截至2022年5月底,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到848家,外資研發中心512家。

在歷次全球產業鏈重塑的時候,跨國公司的嗅覺總是最靈敏的,它們把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在全球不同區域,以期獲得最多收益。二三十年前,許多外企把生產線搬到中國,看中的是原料、人工等要素的成本優勢;如今,許多跨國公司又在中國設立輻射全球、策源創新的研發中心,研發了許多全球領先的技術或產品,所看中的是中國巨量的市場、豐富的技術和人才積累,以及對“世界工廠+世界市場+世界實驗室”的信心。

外企在中國進行產業布局的背後,研發投資的流動數據也能證明這個趨勢。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1-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927.4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6.4%。從行業來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3.6%,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43.1%,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1%。從來源地看,韓國、德國、日本、英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58.9%、30.3%、26.8%和17.2%(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超大市場規模叠加研發創新等紅利,使得中國引資“磁吸力”不減,而政府傳遞出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清晰導向和堅定行動,將有利於全球投資者更好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完)

【編輯:錢林霞】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